[发明专利]基于夜视灯光数据的人为活动影响力场的表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8506.9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3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叶江霞;吴明山;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9;G06F17/16;G06F30/20;G06T5/0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廖祥文 |
地址: | 65022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灯光 数据 人为 活动 影响 力场 表达 方法 | ||
1.基于夜视灯光数据的人为活动影响力场的表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提取灯光聚集区:对夜视灯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全国灯光分布栅格数据;
二、集成全国土地利用、坡度及海拔空间数据:收集全国植被分布矢量数据,提取坡度Slp信息,集成全国海拔Ele栅格及Slp栅格;
三、土地利用阻抗模型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阻抗量化;
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阻抗量化包括以下步骤:
3.1、面向人为活动阻抗的土地利用分层:将全国的植被分布数据以土地利用的属性,即二级属性值进行分层,包括荒漠x1、自然植被x2、矮林与灌丛x3、无植被区x4、水域x5、草甸及草本沼泽x6、草原及稀树草原x7、农业植被x8,共8个专题层,以此为自变量,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分析全国人为活动土地利用的阻隔模型,构建的阻抗量化模型如式:
Z=x1w1+x2w2+...+w8x8;
其中wi>0,则w1,w2,...w8为各因素对于目标Z的权重;
3.2、以判断矩阵元素标度方法,对8类专题图层进行各土地利用重要性比较和人为活动阻抗的量化,计算得到各类土地利用x对目标层人为活动的阻抗的权重A;
3.3、将判断矩阵中的每一列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并按行相加;
3.4、对行求和的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向量:
Wi=(0.32,0.23,0.16,0.11,0.08,0.05,0.03,0.03)T;
3.5、根据各类土地利用的权重向量Wi归一化至0~100得到全国土地利用阻抗格局;
四、地理环境阻抗模型计算;
地理环境阻抗模型计算包括以下步骤:
4.1、海拔约束下人为活动的阻抗模拟:按Naismith’s定律,构建速度样本数据,建立行走速度与海拔的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y=11558580x-1.98;
其中y为人的可及度,x为海拔;
4.2、坡度约束下人为活动的阻抗模拟:建立速度与坡度间的关系表达式,对样本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检验,得到的坡度与速度的影响模型如下:
y=3.36e-0.14x;
其中y为人的可及度,x为坡度;
4.3、坡度、海拔约束下地理环境阻抗模拟:以坡度、海拔与速度建立的阻抗模型为基础,将各自的速度归一化为0~1参数,以此作为每个地理栅格的阻抗,以两个地图的0.5等权重进行叠加形成地理环境阻隔模拟;
4.4、基于土地利用与地理环境阻抗地图合成的综合阻抗:将土地利用与地理环境阻抗进行等权空间叠加,形成土地利用与地理环境综合条件下的阻抗专题Impce;
五、人为活动影响力场模拟:进行成本距离分析,进行彩色晕染和可视化分析;
六、基于夜视灯光遥感人为活动影响力场效果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夜视灯光数据的人为活动影响力场的表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对夜视灯光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选用空间滤波对DNB影像进行去噪处理;
1.2、通过计算影像中3×3邻域内辐射值的均方差,依据最小均方差准则实现最优滤波,以及将所有辐射值低于0.3nW/cm2/sr的像元去除,以去除“光饱和”现象;
1.3、利用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高频信号增强,然后对增强处理的图像,以value>100为条件,提取全国灯光分布栅格数据,并重采样为250m栅格数据L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85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