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油酸/山嵛酸以及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的油茶籽油掺假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9567.7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重怡;王栋;郭平;董莹莹;张文中;朱作为;唐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国家果蔬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洪波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油酸 山嵛酸 以及 树脂 菜油 比值 油茶 掺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验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油酸/山嵛酸以及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的油茶籽油掺假检测方法。本发明对油茶籽油和不同植物油进行皂化,对皂化物进行脂肪酸含量检测,对非皂化物进行三萜类化合物检测,通过油酸/山嵛酸和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两个比值,可以快速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稻米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新型高油酸植物油(高油酸花生油、高油酸葵花籽油、高油酸菜籽油)进行掺假定性鉴别分析。该方法通过顺式油酸甲酯/山嵛酸甲酯比值小于1200或者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小于40两个指标综合判断,即能判别纯茶油中掺假,可直观地呈现出纯茶籽油油脂掺假特点,定性鉴别纯茶籽油的掺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验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油酸/山嵛酸以及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的油茶籽油掺假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又名野山茶油、山茶油,是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油。油茶树生长在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无需化肥、农药等辅助手段。油茶籽油作为我国特有的高值木本植物油,由于营养丰富,售价较高,导致掺假问题一直较为严重,以低价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或菜籽油等冒充或掺杂售卖获取暴利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油茶籽油掺假的检测方法以折光率、碘值、酸价等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等色谱方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光谱方法为主。
其中,常规理化检测法主要依据不同植物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快速定性或是半定量鉴别食用植物油掺杂情况。GB 11765—2003“油茶籽油”中规定了不同级别油茶籽油中酸值、过氧化值、不皂化物含量、脂肪酸组成等技术质量指标及其检验方法。GB 5539—2008“粮油检验油脂定性试验”中规定了大豆油、油茶籽油、茶籽油等13种油的定性检验方法。赵瑜亮等通过比较分析了油茶籽油与几种常见食用油中碘值、过氧化值、酸值和皂化值的差异,通过不同理化指标值的差异可以区分油茶籽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组成是油茶籽油掺假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较高。DB33/T 735—2009“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气相色谱法”中规定了以气相色谱法掺假油茶籽油进行定性鉴别的方法,该方法中对掺入一种或是几种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棕榈油)后的油茶籽油定性鉴别方法进行阐述,该方法的判定限为10%。
光谱方法中,主要针对油茶籽油和其他植物油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掺假模型。如孙通等采用近红外光谱对茶油的复杂掺假(掺入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及混合油)进行测定,再由PLS-LDA建立茶油掺假检测模型。
以上主要检测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常规理化检测技术,只能进行粗略的定性分析,无法对单一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在鉴别是否掺入其他油品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油酸含量高这一脂肪酸指标,对于目前市场上新型的高油酸植物油新品种(高油酸花生油、高油酸葵花籽油、高油酸菜籽油等)的冒充或者掺杂,脂肪酸判别指标往往失效;而针对茶油风味和营养物质以及光谱建模还未开发出茶油的关键特征化合物用于定性定量,因此油茶籽油掺杂依然缺乏量化指标,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际掺假鉴别中。此外光谱方法往往需要对不同植物油进行建模,往往基于植物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来开发方法,而对油茶籽油中掺杂少量其他低价植物油则灵敏度较低,缺乏量化指标,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际掺假鉴别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油酸/山嵛酸以及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的油茶籽油掺假检测方法。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植物油中的特征信息,分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是常见的油脂研究分析项目之一,多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的测定。不同油脂掺假后脂肪酸的分布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梯度的不同种油脂掺假随着掺假油百分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为植物油掺伪的定性鉴别提供了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国家果蔬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未经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国家果蔬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