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成缆生产线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9853.3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9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章银;储彬;范杨;戚明智;李跃;晏利宝;卢飞;钱刚;王淼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漫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生产线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卧式成缆生产线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线缆的线芯通过线缆绞体(1)进行绞合,每组线缆绞体(1)绞合多组线芯,线缆绞体(1)呈串联方式水平并排设置有若干组,通过线缆线芯的多少调节线缆绞体(1)的串联数量,线缆绞体(1)用于对线缆线组进行绞合;
步骤二:位于后侧的线缆绞体(1)对前一组线缆绞体(1)绞合的线缆进行进一步绞合加工,通过设置运盘小车(4)对线缆给料盘进行自动上盘运输,绕包模座(2)对绞合完成的线缆进行绕包;
步骤三:当线缆绞体(1)设置的数量较多时,并排设置有至少两组皮带牵引组件(3)对线缆牵引,通过外部驱动电机带动牵引主动带轮(33)转动,牵引主动带轮(33)带动牵引皮带(34)和牵引从动带轮(32)转动对线缆进行牵引输送,牵引皮带(34)转动对线缆加工起到牵引的作用,通过设置驱动液压缸(351)带动支撑架(354)移动,支撑架(354)上转动连接的支撑辊轮(355)对牵引皮带(34)起到支撑的作用;
步骤四:同时调节两组皮带之间的距离,支撑架(354)在驱动液压缸(351)的作用下移动对牵引皮带(34)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导向杆(353)对支撑架(354)的移动起到稳定导向的作用;
所述线缆绞体(1)从左向右依次排布,线缆绞体(1)上的绞合管体(12)从左向右孔径依次增大;
所述线缆绞体(1)下端设置有运盘小车(4),运盘小车(4)对线缆给料盘进行自动上盘运输;
所述皮带牵引组件(3)包括牵引机架(31)、牵引从动带轮(32)、牵引主动带轮(33)和牵引皮带(34),所述牵引机架(31)内转动连接有牵引从动带轮(32)和牵引主动带轮(33),所述牵引从动带轮(32)和牵引主动带轮(33)均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分布,所述牵引主动带轮(33)与外部驱动电机输出端相连,所述牵引皮带(34)连接在牵引从动带轮(32)和牵引主动带轮(33)上;
所述牵引机架(31)内对称设置有两对支撑组件(35),所述支撑组件(35)包括安装板(352)和支撑架(354),所述安装板(352)固定安装在牵引机架(31)上,所述安装板(35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液压缸(351),所述驱动液压缸(351)输出端朝向牵引皮带(34)安装,所述驱动液压缸(351)输出端穿过安装板(352)与支撑架(35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54)上转动连接有多组支撑辊轮(355);
所述安装板(352)上滑动贯穿连接有两组导向杆(353),两组导向杆(353)以驱动液压缸(351)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导向杆(353)与支撑架(354)固定连接;
该工作方法使用卧式成缆生产线,所述卧式成缆生产线包括线缆绞体(1)、绕包模座(2)和皮带牵引组件(3);所述线缆绞体(1)并排设置有若干组且呈水平串联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线缆绞体(1)包括绞体机架(11)、绞合管体(12)、绞合电机(13)、第一给料盘(14)和第二给料盘(15);所述绞体机架(11)中心位置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绞合管体(12),所述绞合管体(12)一端连接有绞合电机(13),所述第一给料盘(14)和第二给料盘(15)分别转动安装在绞体机架(11)上,所述第一给料盘(14)和第二给料盘(15)以绞合管体(12)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绕包模座(2)固定安装在末端线缆绞体(1)的出料口处,所述绕包模座(2)对绞合完成的线缆进行绕包,皮带牵引组件(3)固定安装在绕包模座(2)远离线缆绞体(1)的一侧,皮带牵引组件(3)对线缆绞合绕包加工起到牵引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成缆生产线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牵引组件(3)并排设置有至少两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8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