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控式铅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6988.2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6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毛黎明;贾磊;王向超;曹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10/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生昕 |
地址: | 236508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控式铅 蓄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控式铅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正、负极栅板:将铅投入融化炉中进行融化,并进行搅拌,然后在进入中间合金进行持续搅拌,待完全融化后,再持续搅拌10‑15min,然后通过浇铸成形的方法制得栅板,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技术领域。该阀控式铅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左侧支撑板的左侧设置装配箱,并在装配箱的上方开设三个斜槽分别放置正极栅板、AGM隔离板和负极栅板,通过栅板盒上的连接块与电动伸缩杆的连接关系,能够使得正极栅板、AGM隔离板和负极栅板依次放入栅板盒内的摩擦槽内,通过此结构能够实现自动组合,不仅能够提升效率,同时能够避免员工排错顺序的可能,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阀控式铅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阀控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原理是把所需份量的电解液注入极板和隔板中,没有游离的电解液,通过负极板潮湿来提高吸收氧的能力,为防止电解液减少把蓄电池密封,故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又称“贫液电池”,阀控铅酸蓄电池的极栅主要采用铅合金,以提高其正负极析气过电位,达到减少其充电过程中析气量的目的。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型阀控铅酸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7146890B),该专利中正极板栅合金采用高锡合金中添加La、Ce和Ag金属元素;正极活性物质中加入4BS、Bi2O3、Lu2O3和Na2SO4;负极活性物质中加入2-萘磺酸钠、卡博特碳黑和β-萘酚;电解液中加入硫酸亚锡和硫酸铵。本发明高温型阀控铅酸蓄电池,增强了高温环境下正极板栅耐腐蚀性,并缩短板栅时效硬化速度,增强了正极活性物质强度,减少负极收缩,提高活性物质的导电性,增强充电效率,使电池在50°C~70°C环境下使用寿命比现有电池寿命提高1 .5倍左右;所述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目前在制备阀控铅蓄电池中的集群时,通常需要员工将正极栅板、AGM隔离板、负极栅板按照顺序依次摆放,然后再对其进行焊接,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将焊接好的极群需要人工放入电池外壳的内部,因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控式铅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需要员工将正极栅板、AGM隔离板、负极栅板按照顺序依次摆放,且员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阀控式铅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正、负极栅板:将铅投入融化炉中进行融化,并进行搅拌,然后在进入中间合金进行持续搅拌,待完全融化后,再持续搅拌10-15min,然后通过浇铸成形的方法制得栅板,再采用氧化还原法对栅板的表面进行修饰,然后将栅板进行清洗、干燥;
步骤二:将化检合格的正极栅板、AGM隔离板和负极栅板放置在组装设备上焊接成极群,并将清洁电池槽放入在组装设备中,再将组装成的极群放置在电池槽的内部;
组装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将多个电池外壳放入置物箱的内部,并通过PLC控制器使得转动马达带动拨动杆转动90°,然后转动螺纹杆使得限位件对电池外壳进行限位,启动传送带,并将制作合格的正极栅板、AGM隔离板和负极栅板别放入三个斜槽的内部,然后通过外部PLC控制器启动电动伸缩杆,并使得电动伸缩杆向右侧做间歇性运动,通过连接块同步带动栅板盒向右侧做间歇性运动,同时将正极栅板一侧的挡板抽掉,此时每隔定量的摩擦槽一个正极栅板会从入料口处落下,当栅板盒运动到第二斜槽下方时,同理使得AGM隔离板落至正极栅板一侧的摩擦槽内,再同理使得负极栅板落至AGM隔离板一侧的摩擦槽内;
当栅板盒被电动伸缩杆拉动至最右侧时,斜板的一侧顶住左侧的支撑板,此时持续拉动电动伸缩杆,使得固定套上的限位杆与位于右侧的配合杆发生轻微形变,进而使得连接杆在行程槽的内表面向左滑动,从而使得连接杆与右侧的配合杆相适配,同时斜面块将推块推至通孔的内部,从而电动伸缩杆缩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6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