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绝热管道的夹板式现场补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7976.1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郝友利;王云祥;王忠生;付彦楠;孙连鹏;刘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12 | 分类号: | B29C44/12;F16L59/02;F16L59/15;F16L59/18;F16L58/18;G01M3/2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3018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绝热 管道 夹板 现场 方法 | ||
1.一种用于绝热管道的夹板式现场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绝热管道包括钢管及其外围依次套接的保温层和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材质是铁管,将相邻两个绝热管道的所述钢管端面固定连接;
S2、针对所述绝热管道制作上补口夹板和下补口夹板,所述上补口夹板和所述下补口夹板相互对称安装构成圆环结构的外夹板,所述外夹板的内径大于所述钢管的外径;
S3、所述钢管表面和所述外夹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S4、在所述固定连接钢管端面的外围安装所述外夹板;
S5、对所述外夹板内圈与所述钢管外围之间进行气密性试验;
S6、将所述外夹板内圈与所述绝热管道外围之间填充保温层;
S7、对所述绝热管道的保温补口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所述上补口夹板和所述下补口夹板相互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上补口夹板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所述上补口夹板中间母线适合位置分别设有注料孔和排气孔,所述注料孔内径和所述排气孔的内径相同,且所述注料孔内和所述排气孔内均安装一个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杆外围套接至所述注料孔内;
所述步骤S6中将所述外夹板内圈与所述绝热管道外围之间填充保温层包括以下步骤;
C1、将保温补口高压发泡机的输料管套接至所述注料孔内,通过所述保温补口高压发泡机向所述外夹板内部与所述钢管外围之间填充保温补口化工原料;
C2、所述保温补口化工原料的自由发泡密度50kg/m³~55kg/m³,投料视施工现场环境温度进行70kg/m³~85kg/m³过量填充;
C3、所述保温层灌注成型后清理溢出的泡沫,对所述注料孔和所述排气孔进行攻丝处理后,将所述注料孔和所述排气孔进行密封;
所述步骤S7中对所述绝热管道的保温补口部位进行防腐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外夹板外表面以及所述外护管外表面管端宽度为150mm的环形带的金属表面部位去除泥土及污物,并进行除锈处理,达到Sa2.5级的要求;
D2、将D1步骤所述金属表面部位做三PE防腐;
所述三PE防腐采用液态环氧涂敷加辐射交联PE热缩带缠绕制作工艺,所述液态环氧涂敷加辐射交联PE热缩带缠绕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E1、调配好的双组份环氧底漆,将所述环氧底漆涂敷至所述金属表面部位,所述环氧底漆的涂敷厚度不小于150微米;
E2、双组份环氧底漆实干后,在所述金属表面部位形成环氧涂层,对所述环氧涂层进行电火花检漏,确保无漏点;
E3、使用辐射交联PE热缩带对所述环氧涂层进行热缠绕包覆;
E4、所述热缠绕包覆施工完毕,检修所述辐射交联PE热缩带与所述环氧涂层密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绝热管道的夹板式现场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管表面和所述外夹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方法为:将所述钢管外表面、所述外护管外表面管端宽度为150mm的环形带以及所述外夹板内、外表面清洁打磨去除灰尘、油脂、浮锈及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绝热管道的夹板式现场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所述固定连接钢管端面的外围安装所述外夹板包括以下步骤;
A1、将所述上补口夹板的两端跟别固定连接至所述下补口夹板的两端;
A2、检查所述上补口夹板和所述下补口夹板内外表面及其连接部位,去除毛刺、焊渣、飞溅物;
A3、将所述上补口夹板和所述下补口夹板对中安置就位,所述外夹板与所述外护管环形搭接宽度为50mm~100mm,并使用两个手拉葫芦分别将所述上补口夹板和所述下补口夹板束紧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绝热管道的夹板式现场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对所述外夹板内圈与所述钢管外围之间进行气密性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B1、测量所述外夹板、所述外护管和所述钢管的温度;
B2、所述外夹板、所述外护管和所述钢管的温度均在40℃以下,将压力表安装在所述排气孔内;
B3、通过所述注料孔向所述外夹板内部与所述钢管外围之间的空间进行充气压,试验压力为0.02Mpa,保压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79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