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冷动力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8900.0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耿宇明;刘鹏;刘涛;孙士杰;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2;H01M10/6556;H01M10/6563;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动力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冷动力电池系统,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风冷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多个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均包括两个安装面,且安装面的面积大于电池单体的其它任一平面的面积;多个呈直线状的热管,多个热管均平行于第一方向且间隔设置在任一个安装面上,且热管上位于安装面上的部分为吸收段,吸收段的长度等于安装面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热管上凸出于安装面的部分为散热段,吸收段用于吸收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并传至散热段,散热段上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的冷却通道,以使空气带走热量;连接层,其用于将吸收段连接至安装面上,并能够将电池单体上的热量传至吸收段。其优点在于:能够对电池单体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动力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对动力电池中的传热介质的不同可将动力电池分为以空气为传热介质的风冷动力电池及以液体(水)为传热介质的液冷动力电池。其中,风冷动力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以及没有液体泄漏的风险的特点,被广泛发展。
目前风冷动力电池的冷却方式采用的是主动冷却方式,主动冷却方式是通过增加冷却面积以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但由于风冷动力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且空气的导热性较差,通过增加冷却面积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必须在多个电池单体中设置较多的空气流道,以使流通在空气流道内的空气直接带走电池本体产生的热量,以实现冷却电池单体;设置较多的空气流道一方面会出现系统阻力增大以及各个空气流道中的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导致风冷动力电池的冷却噪声较大以及各个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较大,从而导致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较差;另一方面会导致整个风冷动力电池的整个结构较为复杂。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风冷动力电池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冷动力电池系统,能够对电池单体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且具有噪声较小以及结构简单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冷动力电池系统,包括:
多个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单体均包括两个安装面,且所述安装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其它任一平面的面积;
多个呈直线状的热管,多个所述热管均平行于第一方向且间隔设置在两个中的任一个所述安装面上,且所述热管上位于所述安装面上的部分为吸收段,所述吸收段的长度等于所述安装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热管上凸出于所述安装面的部分为散热段,所述吸收段用于吸收所述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并传至所述散热段,所述散热段上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的冷却通道,以使空气带走所述吸收段传至的热量;
连接层,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吸收段之间,所述连接层用于将所述吸收段连接至所述安装面上,并能够将所述电池单体上的热量传至所述吸收段。
优选地,所述散热段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层为导热胶,所述吸收段通过所述导热胶粘接至所述安装面上。
优选地,所述散热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吸收段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散热段的长度为20-50mm。
优选地,所述散热段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空气流进的进气口以及用于空气流出的出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优选地,每个所述热管上的散热段的数量设置有一个。
优选地,每个所述热管上的散热段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散热段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面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热管的形状为扁平的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8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体位四肢协同康复训练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建筑节能材料用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