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5103.5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谷国涛;赵宏科;张小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3/00;B24C9/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粤捷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3 | 代理人: | 张谦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工用 磨粒流 抛光 装置 | ||
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第二支撑板、第一磨料管、第二磨料管、第一活塞、第一电动伸缩杆、模具、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杆、压紧组件和夹紧组件;底座上设有两组第一支撑板;第一磨料管与第二磨料管连通;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磨料管内;第一电动伸缩杆端部与第一活塞连接;夹紧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电动伸缩杆底部与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底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底部设有第四支撑板;第二连杆连接压杆底部和第二活塞;限位杆伸入第三磨料管内;盲孔孔底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上设有控制器和控制台。本发明中,磨料能对模具孔内壁实现双向磨料抛光,提高抛光效果和效率,同时模具的定位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粒流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磨粒流抛光是指一种抛光去毛刺工艺,又称为流体抛光或挤压研磨抛光,主要针对内孔、微细孔、不规则形状、球面曲面、齿轮等,以效率高、抛光去毛刺彻底、不伤工件而著称,模具加工时,工件表面的质量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模具的工作面质量高,对于模具的外表面,可直接用传统的打磨抛光即可,但对于内表面,比如模具的工作孔、顶针孔内壁,因环境限制或直径小无法操作等原因,传统的打磨抛光无法实现,针对这些情况,现多采用磨粒流抛光手段,但现有磨粒流抛光多为单向循环抛光,抛光效果及效率不佳,且模具定位麻烦,可能存在晃动导致抛光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通过双向抛光,提高磨粒流抛光效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模具的夹紧定位方便快捷。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第二支撑板、第一磨料管、第二磨料管、第一活塞、第一电动伸缩杆、模具、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杆、压紧组件和夹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三磨料管、压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杆、第二活塞和限位杆;
底座上设有两组竖直的第一支撑板;两组第一支撑板平行;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在两组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在第二支撑板的上下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一磨料管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第一磨料管位于两组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一磨料管顶部封闭;第二磨料管底部与第一磨料管顶部连通,第二磨料管顶部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磨料管的顶部空腔内壁位于第一通孔外周,第二磨料管内壁直径小于第一磨料管内壁直径;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磨料管内,第一活塞外周壁与第一磨料管内周壁贴合;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底座上,第一电动伸缩杆位于第一磨料管内,第一电动伸缩杆端部与第一活塞底部连接;
模具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端面上,模具的模具孔与第一通孔相对;两组夹紧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两组夹紧组件关于模具对称;
两组第一支撑板顶部之间设有水平的固定板;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设置在固定板下端面上,第二电动伸缩杆底部与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通过两组第一连杆与两组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三支撑板底部竖直且转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底部设有水平的第四支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5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系统、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用于三重四极质谱仪离子光学系统的新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