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旋转模芯的新型自动贴条冲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8818.6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6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蒋宇鹏;谢忠南;唐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强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28/02;B21D43/14;B21D4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首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0 | 代理人: | 刘宏博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新型 自动 冲压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模芯的新型自动贴条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用于输送阻尼条的阻尼条自动送料机构及用于输送铆合电刷的铆合电刷自动送料机构,上模设置有自动切料贴条机构,自动切料贴条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上模的主轴、通过销键与主轴连接的棘轮、通过销键与主轴连接的刀盘、用于驱动棘轮和刀盘转动的棘轮旋转驱动机构及用于在刀盘旋转后定位的旋转到位定位机构,刀盘位于棘轮的下方,刀盘设置有多个直立的刀口,这些刀口呈圆环状均匀布置于刀盘上,刀盘位于下模上输入的阻尼条及铆合电刷的正上方,自动切料贴条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刀口中阻尼条片顶出并贴到铆合电刷相应位置的卸料机构。本发明可提高产品合格率及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模芯的新型自动贴条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刷贴条加工通常采用人工贴条的方式,铆合电刷为单件状,需人工用镊子一片一片地夹取并放到贴条夹具中定好位,再用镊子一片一片地取下阻尼条,贴在刷臂所要求固定的位置上,贴好后再一片一片的将铆合电刷取出,放入合格品容器内。
而人工操作过程步骤较为繁琐,工作人员需要一片一片的用镊子夹取电刷放入夹具,由于电刷薄而且小,极度影响操作速度,同样夹取阻尼条时,要将阻尼条贴正也较为耗时,工人工作一段时间后,视觉疲劳、精力消耗、注意力分散,导致后续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也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合格率。人工贴条过程需要四个步骤,正常情况下人均贴条效率约每分钟5片,一小时合计300片左右,以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个工人每天总计2400片左右,按照如此生产,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的自动贴条冲压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的可旋转模芯的新型自动贴条冲压模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旋转模芯的新型自动贴条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用于输送阻尼条的阻尼条自动送料机构及用于输送铆合电刷的铆合电刷自动送料机构,所述上模设置有自动切料贴条机构,所述自动切料贴条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上模的主轴、通过销键与主轴连接的棘轮、通过销键与主轴连接的刀盘、用于驱动棘轮和刀盘转动的棘轮旋转驱动机构及用于在刀盘旋转后定位的旋转到位定位机构,所述刀盘位于所述棘轮的下方,所述刀盘设置有多个直立的刀口,这些刀口呈圆环状均匀布置于所述刀盘上,所述刀盘位于所述下模上输入的所述阻尼条及所述铆合电刷的正上方,所述自动切料贴条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刀口中阻尼条片顶出并贴到铆合电刷相应位置的卸料机构。
所述棘轮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的滑块、设置于该滑块后端的复位弹簧、设置于该滑块的前端部的滚子及连接于所述下模的斜楔,所述斜楔向上延伸至所述上模,所述滚子与所述斜楔的斜面触接,所述滑块通过转轴及复位卡簧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链接配合。
所述滑块的侧面设置有棘爪槽,所述棘爪安装于所述棘爪槽。
所述旋转到位定位机构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刀盘的外圆周的多个定位槽、对应于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刀盘的圆周外侧的预定位件及对应于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刀盘的圆周外侧的定位销。
所述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垫板、轴承固定板及脱料板,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夹板通过上模第一连接螺栓连接,所述轴承固定板与所述脱料板通过上模第二连接螺栓连接,所述轴承固定板与所述垫板通过上模第三连接螺栓连接,所述上模座的弹簧孔内设置有卸料弹簧,该卸料弹簧的下端设置有等高套,所述等高套向下穿过所述上夹板的通孔向下延伸,所述等高套的下端面抵顶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一根锁紧螺栓向上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固定板、所述垫板与所述等高套连接。
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安装孔内的顶杆弹簧及设置于该顶杆弹簧下端的顶杆,所述顶杆向下依次穿设于所述上夹板、所述垫板及所述轴承固定板中,所述顶杆的下端部与一所述刀口正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强金属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强金属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