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0569.4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8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孙宇婕;滕兴欢;刁俊云;张善文;张燕军;戴敏;缪宏;刘思幸;高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A61L2/2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毒 智能 防疫 机器人 | ||
一种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属于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由轮式移动模块、靶向消毒模块和机器人主体模块组成,结构新颖,利用轮式移动模块给机器人主体模块提供支撑,同时带动整个机器人全方位运动,利用伺服电机为整体机械臂提供驱动力,利用消毒液雾化装置将消毒液雾化喷出,利用风扇加速消毒液体颗粒在指定区域的扩散,从而达到精细化、无死角消毒的目的;利用离心抽水泵为消毒液雾化装置提供消毒液,利用加热线圈为机器人内部进行加热,摄像头采集消毒区域信息,伸出靶向消毒模块,并对靶向消毒模块进行消毒,避免二次污染,本发明工作原理清晰,弥补了传统用于消毒防疫的机器人存在消毒有死角、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提高消毒防疫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消毒防疫的机器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在消毒防疫过程中,其本身也是中间传播者,如何防止其本身成为传播源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进行自主识别与消毒就成了主要研究的方向。目前用于消毒防疫的机器人大多存在消毒有死角、存在二次污染等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满足大型公共场合消毒防疫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利用机器人进行消毒防疫中,存在有死角、二次污染、防疫成本高、无法解决复杂问题等不足,提出一种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通过轮式移动模块、靶向消毒模块和机器人主体模块相结合的结构,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消毒防疫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消毒的智能防疫机器人由轮式移动模块、靶向消毒模块和机器人主体模块组成。
所述轮式移动模块由AGV小车车身、控制面板、接触式安全环、小车蓄电池和AGV小车车轮组成;所述小车蓄电池设置在所述AGV小车车身内部,所述小车车轮连接固定在所述AGV小车车身的底盘上,所述接触式安全环固定设置在所述AGV小车车身的前端。
所述靶向消毒模块由机械臂支架、第一伺服电机、滚珠、圆形法兰盘、机械臂肩部、双头电机、深沟球轴承、机械臂肘部、第二伺服电机、机械臂腕部、第三伺服电机、机械臂手部、第一风扇、第一消毒液雾化装置、消毒液管道和流量控制器组成;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械臂支架内,所述滚珠设置在圆形法兰盘、机械臂支架与机械臂肩部底端法兰盘之间,所述圆形法兰盘与所述机械臂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双头电机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械臂肩部内,所述深沟球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械臂肘部的轴承座上,所述机械臂肘部与所述机械臂肩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械臂肘部转动关节内部,所述机械臂肘部与所述机械臂腕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械臂腕部内,所述机械臂腕部与所述机械臂手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风扇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械臂手部内,所述第一消毒液雾化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机械臂手部前端,所述机械臂手部上设有滑座,所述流量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械臂手部的滑座上。
所述机器人主体模块由机器人机身、电源、消毒液储存箱、第一离心抽水泵、第二离心抽水泵、第一消毒液传输管道、第二消毒液传输管道、加热线圈、物品寄存平台、机械臂支架连接底座、第二消毒液雾化装置、移门、机器人主体外壳、电源充电接口、第二风扇、机器人头部外壳和摄像头组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机身内,所述第一离心抽水泵和所述第二离心抽水泵通过法兰连接安装在所述消毒液储存箱上,所述第一消毒液传输管道通过法兰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离心抽水泵上,所述第二消毒液传输管道通过法兰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二离心抽水泵上,所述加热线圈缠绕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机身外部,所述第二消毒液雾化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机身上,所述移门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机身内部的移门轨道上,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壳连接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机身的底座上,所述电源充电接口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壳上,所述第二风扇连接固定在所述机器人头部外壳上,所述摄像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器人头部外壳上,所述机器人头部外壳连接固定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5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二次供水设备自动化泵房
- 下一篇:一种公路坑洞自动维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