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1173.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2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杰;蔡正丰;王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其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遮光支撑片、双面胶、指纹识别模组以及遮光胶带;遮光胶带包括平台区和弯折区,弯折区包围平台区,遮光胶带的弯折区每一个角部均具有相交的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第一压痕被朝向非带胶面压出,并且第一压痕与相邻双边之间存在夹角均为45°,第二压痕被朝向带胶面压出,第二压痕与相邻双边的其中一边平行、另一边垂直,第二压痕与平行边之间的距离等于弯折区的宽度;弯折区沿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折叠后贴合在镂空区,弯折区贴合于遮光支撑片的内边缘,平台区覆盖双面胶的外边缘与遮光支撑片的内边缘之间的间隔区,从而能够避免漏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逐渐从传统带物理按键的小屏发展到无物理按键的大屏,屏幕占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指纹识别技术也跟随发展,从传统的模组与手指直接触摸式发展到光学或者超声波的非直接接触式。非直接接触式指纹识别技术使得指纹识别模组能够从手机外部进入到手机内部,即可以进行屏下指纹识别,从而能够适应大屏幕占比的需求,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
目前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遮光支撑片、双面胶和指纹识别模组,显示面板背离支撑件的一侧为显示侧,遮光支撑片开设有镂空区,指纹识别模组通过双面胶粘贴在镂空区对应的显示面板上。考虑到镂空区的尺寸公差、双面胶的外形公差以及贴附制程的组装精度,一般需要将镂空区的尺寸设计为大于双面胶的外形尺寸,即在双面胶与泡棉层之间留有间隔,避免因安装误差而导致双面胶与遮光支撑片重叠,增加整个装置的厚度。但是当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安装完成后,如图2所示,双面胶与遮光支撑片之间的间隔会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形成一圈留白区,该留白区与周围区域之间存在色差,尤其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下,留白区的缺陷更加明显,进而影响指纹识别装置的显示效果及美观。
为了克服上述色差的问题,可以在双面胶与泡棉层之间的间隔处贴设遮光胶带,但是在贴附时遮光胶带容易在镂空区的直角处产生褶皱,导致部分区域无法完全贴合而造成漏光,还是会影响指纹识别装置的显示效果及美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遮光支撑片、双面胶、指纹识别模组以及方环形遮光胶带;遮光支撑片设置在显示面板上,遮光支撑片上开设有镂空区,指纹识别模组通过双面胶粘贴在所述镂空区对应的显示面板上,双面胶的外边缘与遮光支撑片的内边缘之间存在间隔区;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平台区和弯折区,弯折区包围平台区,所述遮光胶带的弯折区每一个角部均具有相交的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第一压痕被朝向非带胶面压出,并且第一压痕与相邻双边之间存在夹角均为45°,第二压痕被朝向带胶面压出,第二压痕与相邻双边的其中一边平行、另一边垂直,第二压痕与平行边之间的距离等于弯折区的宽度;所述弯折区沿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折叠后贴合在所述镂空区,所述弯折区贴合于所述遮光支撑片的内边缘,所述平台区覆盖所述间隔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遮光支撑片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的宽度大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宽度,所述平台区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隔区的宽度,所述平台区的内边缘与所述双面胶的外边缘之间相互重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区的内边缘被压设于所述双面胶外边缘的下方,或者,所述平台区的内边缘搭设于所述双面胶外边缘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平台区的内边缘被压设于所述双面胶外边缘的下方时,所述双面胶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胶带平台区的厚度;当所述平台区的内边缘搭设于所述双面胶外边缘的上方时,所述双面胶的厚度小于所述遮光胶带平台区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体控温方法和电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