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4643.X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颜吉校;张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瑞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李亦慈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建设***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工业窑炉(8)和余热回收箱(2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窑炉(8)和余热回收箱(21)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热管(11),所述余热回收箱(21)上箱面安装有控制器(9),所述余热回收箱(21)上箱面连接有带有第一电动阀的进液管(22),所述进液管(22)底端贯穿余热回收箱(21)上箱面并延伸至余热回收箱(21)内,所述余热回收箱(21)侧箱面的下部连接有带有第二电动阀的出液管(25),所述出液管(25)贯穿余热回收箱(21)右箱面,所述余热回收箱(21)内,上箱面与右箱面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阻隔板(241),所述阻隔板(241)、上箱面与右箱面之间形成净化室(10),所述阻隔板(241)侧端开设有流通孔(242),所述余热回收箱(21)侧箱面的上部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所述第二导热管(23)位于出液管(25)的上侧,且第二导热管(23)与净化室(10)相连通,所述余热回收箱(21)内部注射有水溶液(13),所述余热回收箱(21)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辅助吸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吸热件为与余热回收箱(21)内壁相连接的吸热块(31),所述吸热块(31)内部为容纳腔(33),所述容纳腔(33)内填充有导热油(32),所述吸热块(31)外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水孔(34),所述吸热块(31)为中空圆台结构,且吸热块(31)由导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21)内设有传热结构(7),所述传热结构(7)包括连接管(71)、通过连接管(71)与第一导热管(11)相连的环形传热管(72)、固设并均匀分布于环形传热管(72)上的主传热管(74)、固设于主传热管(74)上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辅助传热管(73),所述环形传热管(72)与连接管(71)相连通,所述主传热管(74)与环形传热管(72)相连通,所述辅助传热管(73)与主传热管(74)相连通,所述主传热管(74)朝向吸热块(31),所述辅助传热管(73)的为U型或V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块(31)之间固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导热部(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21)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6),所述电动机(26)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所述电动机(26)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叶片(27),贯穿并延伸至余热回收箱(21)内,所述螺旋叶片(27)位于吸热块(3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室(10)包括多个活性炭吸附层(14),所述活性炭吸附层(14)设于第二导热管(23)内气体通过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21)左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位于其中两个吸热块(31)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4)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21)外端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5),所述液位传感器(5)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5)与余热回收箱(21)内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13)的水平液面始终低于流通孔(242)内底端所在的水平面,所述流通孔(242)内设置有滤网(2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11)外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瑞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瑞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464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