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4970.5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0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穗山;郑君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研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张庆瑞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可燃 气体 报警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涉及可燃气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催化棒,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机构,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扇工作的联动机构,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导热的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本发明设置有催化棒、热敏电阻、电磁铁、导电块、磁铁和第二电线,通过催化棒使得可燃气体进行无焰燃烧,通过产生的热量来改变热敏电阻的阻值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来实现不同警示灯的连通,比直接用气体感应器检测更加准确方便,同时避免可燃气体的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气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液化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作为主要能源,但是可燃气体都是易燃易爆的,一旦泄露不仅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需要对室内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
现有的室内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采用的是气敏探头,这种检测方式不稳定且容易发生偏差,而且可燃气体检测后需要人为开窗通风,当室内无人或熟睡时就容易发生发现不及时对使用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可燃气体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对紧急情况进行处理,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催化棒,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报警机构,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扇工作的联动机构,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导热的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第二空腔内放置有低温介质。
可选地,所述报警机构包括第二电线、导电块、固定杆、磁铁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线固定安装在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电线的数量为三根,所述第二电线与导电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导电块上固定安装有磁铁,所述第一空腔内固定安装有电磁铁。
可选地,所述固定杆上缠绕有弹簧,所述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电磁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上固定安装有热敏电阻。
可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活塞、第一连杆和导电棒,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导电棒固定连接,所述直槽内安装有导电槽,所述导电槽与导电棒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热机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导热棒,所述第二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导热棒转动连接,所述导热棒与固定块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所述进气口内固定安装有气泵。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导热孔,所述导热孔内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孔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插接有橡胶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研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研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49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