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及其制备的发光陶瓷砖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5208.9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娇;张玉玮;秦汉;李智鸿;钟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东鹏陶瓷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9 | 分类号: | C04B41/89;C04B35/64;C04B33/34;C09K11/80;C09K11/79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罗凯欣;曹振 |
地址: | 5280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共烧法 发光 陶瓷砖 制备 工艺 及其 | ||
1.一种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颗粒预烧制步骤和成品制备步骤:
所述发光颗粒预烧制步骤包括:
S1)按比例分别称取碳酸盐、第一氧化物、第二氧化物和助熔剂,加酒精研磨混合均匀,制得发光浆料;
S2)将所述发光浆料,放入电炉中在600-700℃下预烧除杂,制得发光颗粒;
所述成品制备步骤包括:
P1)在坯体的表面布施第一粘性物料,在坯体上形成下粘层;
P2)在所述下粘层的表面布施所述发光颗粒,在坯体上形成发光层;
P3)在所述发光层的表面布施透明釉,在坯体上形成透明釉层;
P4)将坯体放入窑炉在1100-1250℃下烧成,制得发光陶瓷砖;
所述碳酸盐、第一氧化物、第二氧化物和助熔剂,在1100℃以上固相烧结激活为发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碳酸盐和第一氧化物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92-96wt% 和4-8wt%;定义所述碳酸盐和第一氧化物合称为发光原料A;
所述发光原料A与所述第二氧化物的重量比为1:1-1.5;
所述助熔剂的含量为所述发光原料A和所述第二氧化物的重量之和的3-6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钡、碳酸锂、碳酸锶和碳酸钙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氧化物为氧化镝、氧化铕和氧化铽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熔剂包括硼酸和/或氟氨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所述碳酸盐、第一氧化物、第二氧化物和助熔剂的纯度均为分析纯Ar级;步骤S2)中的,烧制时间为1-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颗粒预烧制步骤制得的所述发光颗粒的粒径为80-325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品制备步骤在步骤P3)和步骤P4)之间还包括:
P31)在所述透明釉层的表面喷洒第二粘性物料,在坯体上形成上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P1)中的,所述坯体为素烧砖坯、未烧制的生砖坯、或带有刻痕磨具效果的生砖坯;所述第一粘性物料为甲基糊、印油、陶瓷干粒胶水和糊精中的一种;
步骤P2)中的,所述发光颗粒的布施厚度为0.5-3.0mm;
步骤P3)中的,所述透明釉为透明熔块釉、透明干粒釉和透明生料釉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P31)中的,所述第二粘性物料为甲基糊、印油、陶瓷干粒胶水和糊精中的一种;
所述成品制备步骤中的布施方法为丝网印刷、滚筒布料和数码布料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P4)还包括对烧成后的所述发光陶瓷砖进行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包括全抛、半抛、柔抛和超洁亮处理。
10.一种发光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共烧法的发光陶瓷砖制备工艺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东鹏陶瓷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东鹏陶瓷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20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