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5392.7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李红卫;扶银;汪进南;潘学东;梅丽丽;腾新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67/04;C08L67/02;C08L1/28;C08K13/06;C08K3/08;C08K9/12;C08K3/34;B29B9/06;B29B13/10;B29C48/00;B29C48/09;B29C48/27;B29C48/285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生昕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泽 抗菌 pe 给水 管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PE树脂粉60-80份、聚乙烯树脂40-50份、光稳定剂1-3份、抗菌剂和润滑剂0.5-1份;
该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由如下步骤制成:
S1、依次将PE树脂粉和聚乙烯树脂放入高混机中,并将温度升至140-160℃,进行搅拌,然后加入抗菌剂混合搅拌30-50min,然后再将聚乳酸纤维、光稳定剂及润滑剂加入到高混机中搅拌混合,混合温度为120-140℃,搅拌1-2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料;
S2、将步骤S1制得的混合料投入放入造粒装置中挤出造粒,得到粒料;
S3、将粒料冷却后放入料筒中,控制料筒的温度为190-200℃,挤出压力为20MPa,然后物料通过挤压机模口挤出PE给水管材,经冷却,制得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为丁二酸与4-羟基-2,2,6,6-四甲-1-哌啶醇的聚合体;
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石蜡、氯化聚乙烯蜡、季戊四醇、单硬脂酸甘油酯、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任意比例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载铜蒙脱石粉10-15份、纳米银12-2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10份、凝胶剂2-5份和水15-20份;
第二步、载铜蒙脱石粉、将纳米银、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剂以及盐水加入湿式搅拌机中,在温度为30-40℃的条件下搅拌20-60min,得到初级混合物;
第三步、向初级混合物中加入凝胶剂,搅拌15-25min,得到抗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泽抗菌的PE给水管材,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造粒装置,包括自动上料机构(1),自动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室(101),上料室(101)的内部设有载物板(102),载物板(102)的四个侧面均与上料室(101)的内部侧壁滑动连接;
自动上料机构(1)的一侧设有破碎机构(2),破碎机构(2)包括破碎室(201),破碎室(201)的侧壁与上料室(101)远离伸缩气缸(103)的一侧壁相固定,破碎室(201)靠近上料室(10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02),第一出料口(122)与第一进料口(202)内部相通,破碎室(201)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四滑槽(203),第四滑槽(203)的内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滑块(204),第三滑块(204)与第四滑槽(203)滑动连接,第三滑块(204)的底部固定有滑动杆(205),滑动杆(205)的底端中心处固定有第四支撑杆(206),第四支撑杆(206)的前侧固定有第一电机(207),第一电机(207)的输出端固定有凸轮(208);
破碎机构(2)的下方设有造粒机构(3),造粒机构(3)包括造粒室(301),上料室(101)和破碎室(201)的外部底端均与造粒室(301)的外部顶端相固定,造粒室(30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02),第二进料口(302)与第二出料口(215)内部相通,造粒室(301)的外部一侧壁固定有传动室(303),传动室(303)的外部一侧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机(304),第二电机(304)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转动轴(305),第一转动轴(305)远离第二电机(304)的一端依次穿过传动室(303)和造粒室(301),第一转动轴(305)分别与传动室(303)和造粒室(301)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305)上固定有齿圈(306),齿圈(306)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对称分布的从动齿轮(307),从动齿轮(307)与齿圈(306)相互啮合,齿圈(306)与从动齿轮(307)均位于传动室(303)的内部,从动齿轮(307)靠近造粒室(301)的一侧中心处固定有第二转动轴(308),第一转动轴(305)上固定有螺旋叶片(309),螺旋叶片(309)位于造粒室(301)的内部,第二转动轴(308)依次穿过造粒室(301)和螺旋叶片(309),第二转动轴(308)分别与造粒室(301)和螺旋叶片(309)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308)远离从动齿轮(307)的一端设有清理块(310),清理块(310)的一侧与第二转动轴(308)铰链连接,清理块(310)的另一侧与造粒室(301)的内部侧壁相接触,造粒室(301)远离传动室(30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模孔(3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3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加长传动轴用万向节
- 下一篇:一种整捆式秸秆气化装置的设计与构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