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7260.8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7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劳星胜;李勇全;李邦明;魏志国;陈凯;柯汉兵;林原胜;邱志强;赵振兴;戴春辉;柳勇;杨小虎;李少丹;陈列;宋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F28D7/00;F28F9/02;F28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白袖龙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动力设备 冷却 系统 | ||
1.一种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换热器和射流装置;所述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用于为船舱内的动力设备降温;所述换热器设置在船体与外船板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船体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冷却腔和所述换热管横向设置,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冷却腔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射流装置连接舱内中压空气系统并用于通过喷射中压空气调节所述冷却腔内海水更换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下折流板和至少一个上折流板,所述下折流板和所述上折流板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所述下折流板与所述外壳体下侧内壁固定连接,并与外壳体的上侧内壁之间形成间隔,所述上折流板与所述外壳体下侧内壁固定连接,并与外壳体的上侧内壁之间形成间隔,所述下折流板和所述上折流板在横向上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左封头、右封头,所述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左封头,另一端连通所述右封头,所述左封头和所述右封头分别连通所述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腔一端的下侧,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腔另一端的上侧;所述外船板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入水口的海水入口和连通至所述出水口的海水出口;所述射流装置位于所述出水口位置,所述射流装置朝向所述海水出口喷射中压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装置包括喷头和引流管,所述喷头一端连接所述舱内中压空气系统,另一端插入所述引流管内,所述引流管靠近所述喷头一端与所述喷头之间形成引流间隙,所述引流管背离所述喷头一端朝向所述海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靠近所述喷头一端设置有扩口,所述喷头插入所述扩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靠近所述引流管一端设置有锥形的缩口,所述缩口上设置有延伸管。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背离所述喷头一端设置有扩散口,所述扩散口由靠近所述喷头一端至背离所述喷头一端口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入口格栅,所述入口格栅形成朝向所述海水入口的倾角,和/或,所述出水口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出口格栅,所述出口格栅形成朝向海水出口的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出口位置设置有海水格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动力设备舷外冷却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和所述换热管呈弧形并沿所述船体的侧壁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726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涡轮机叶片
- 下一篇:可外接电抗器的智能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