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防撞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7264.6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J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1822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控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控制单元处,接收车门检测单元发送的车门准备打开信号,响应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若第一预设范围内有移动物体,控制车门控制单元锁止车门;若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移动物体,响应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若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移动物体,控制车门控制单元允许车门打开;若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移动物体,响应于移动物体的属性、与车门之间的相对距离、速度和/或环境参数判断车门打开的安全系数,并发送安全系数至车门控制单元和/或报警单元,通过识别移动物体的属性、行驶环境、行驶速度、与车门的相对距离等参数,车辆能够做出更符合驾驶员体验的决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车门受到撞击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停在路边,突然打开车门时,车门与旁边通过的非机动车发生碰撞,导致车门受损,骑行者倒地受伤,甚至重伤以致发生生命危险,俗称“开门杀”。当车辆停在路边打开车门时与旁边通过的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瓶车等发生碰撞,如果速度较慢可能受伤或损失较小,但对于骑行速度较快的非机动车,发生碰撞时通常车门正面迎接巨大冲撞力,骑行者也受到正面撞击,严重者则受重伤,特别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给汽车方和非机动车方带来损失。
虽然提倡在开门之前先行地进行观察,但是通过后视镜来观察很容易对非机动车的位置造成误判。如果直接向后方观察,很多非机动车并不在视线范围内。而且,非机动车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保守地先小幅度地打开车门,非机动车也很容易侧面刮到车门。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测量非机动车与车门之间的距离,提前做出不允许开车门的关门锁定控制或发出警报,但因为检测准确度较低,容易引起过于密集的报警或者对车辆的频繁控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容易降低车主对该控制功能的信任。另外,有些车辆的车门打开是较为轻便的,一旦脱离关门锁定,轻松地一推就会把车门敞开,使得后方的非机动车来不及制动,也容易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防止车门撞击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根据车辆使用过程中,车门的打开更加符合驾驶环境的实际情况,既能提高车辆使用的安全,又能提高乘客的车辆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车门撞击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当检测到车门准备打开时,检测车辆的第一预设范围是否存在移动物体,第一预设范围是可以设置的,例如可以是车辆前后方向的0~5米,
若第一预设范围内有移动物体,移动物体与车门的距离很近,此时打开车门发生与车门相撞的交通事故概率很高,此时转入步骤S2;若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移动物体,此时转入步骤S3;
步骤S2,车门控制单元锁止车门;
步骤S3,检测第二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障碍物,第二预设范围大于第一预设范围,若第二范围内不存在移动物体,则允许车门的打开;若第二预设范围内有移动物体,此时转入步骤S4;
步骤S4,识别移动物体的环境属性、与车门之间的相对距离L1、移动物体速度V以及环境参数,以及调取控制单元中预存的关于制动距离Ls的数据,判断车门打开的安全系数;以及响应于所述安全系数的大小控制车门的打开和/或警报;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车门防撞的控制方法,适于针对至少一移动物体的存在识别,其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一车门控制单元的位置,预设一第一预设范围和一第二预设范围,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以及
响应于所述车门控制单元接收到的车门打开的触发信号,判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
若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移动物体,则阻止所述车门控制单元打开车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7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