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酸化焙烧-浸出-浮选-萃取-沉钴耦合炼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8325.0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孙留根;杨玮娇;杨永强;韦其晋;马鑫铭;张逸飞;张胜梅;彭煜华;张正阳;牛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6 | 分类号: | C22B1/06;C22B3/08;C22B15/00;C25C1/12;C22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9 | 代理人: | 尹春雷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焙烧 浸出 浮选 萃取 耦合 炼铜 方法 | ||
硫酸化焙烧‑浸出‑浮选‑萃取‑沉钴耦合炼铜的方法,属于铜冶炼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硫化铜精矿焙烧得到焙砂。(2)焙砂一段浸出,固液分离得到高铜浸出液和一段浸出渣;一段浸出渣浮选,浮选精矿二段浸出,得到二段浸出矿浆。(3)二段浸出矿浆并入氧化铜矿浸出槽,矿浆经浓密机固液分离得到高铜浸出液和浸出渣,浸出渣经压滤机洗涤得到低铜浸出液。(4)高铜浸出液萃取,萃余液返回步骤(2),萃取液电积。(5)低铜浸出液萃取,低铜萃余液一部分返回步骤(2),剩余用氧化矿中和,固液分离,滤渣返回步骤(2),滤液除铁沉钴回收钴、铜。本发明可操作性强、铜浸出回收率高,酸耗小,有效解决系统酸涨肚和水涨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硫酸化焙烧-浸出-浮选-萃取-沉钴耦合炼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铜是一种战略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日用消费品、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多个领域。我国的铜金属对外依存度高达75%。
自然界中金属态的自然铜很少,铜矿一般分为硫化铜矿、氧化铜矿及它们的混合矿。除铜外,铜矿中通常还伴生各种有价金属,如金、银、镍、钴、铅、锌等。通常硫化铜矿的铜品位较低,需要通过选矿方法加以富集、产出硫化铜精矿,用于铜的冶炼提取。刚果(金)的铜矿石主要为高品位矿石,多数为硫化―氧化铜混合矿;在我国云南、新疆、湖北和西藏等地也存在大量低品位硫化―氧化铜混合矿,估计铜金属总量近千万吨。因此,开发利用此类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刚果(金)的铜钴精矿特点,火法冶炼无法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性的特殊工艺方案,支撑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更具现实意义。从铜矿中提取铜的工艺技术方法主要有火法炼铜和湿法炼铜。
火法炼铜主要是造锍熔炼,根据铜精矿类型形成了闪速熔炼法、诺兰达熔炼法、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熔炼法、水口山熔炼法等工艺,生产处含硫的中间产物冰铜,同时回收其他有价金属。但是针对海外特殊的社会环境,基础设施落后,辅助材料短缺无法自给,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现状,对于矿石普遍含钴,不含金、银,氧化矿储量丰富的特性;火法炼铜不能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钴,同事火法造锍捕金、规模效益等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辅助材料是国内的5-10倍,因此在海外一些地区不适宜采用火法冶炼工艺直接处理的。
由于湿法炼铜所需药剂少,且易于获得,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对于硫化铜精矿或难选的氧化铜矿采用湿法冶炼工艺。
在生物堆浸工艺方面,中国专利CN104109765B公开的“一种次生硫化铜矿两段生物堆浸方法”,第一阶段浸出为:将破碎后的次生硫化铜矿送入堆场筑堆,并采用含有Fe3+的硫酸喷淋液进行第一阶段浸出,直至最后一层矿石中浸出40%~50%的铜止;第二阶段浸出:采用1.2pH1.5的喷淋液对第一阶段浸出矿进行第二阶段浸出;最后将第一阶段浸出和第二阶段浸出的混合浸出液,依次经萃取、反萃和电积后得到阴极铜。该生物堆浸工艺虽然具有能耗低、投资小和规模可大可小等优点,但存在以下缺陷:当矿石破碎粒度粗时,因入堆矿石粒度大造成堆浸周期长、堆浸效率低、尾渣铜品位高的问题,而当矿石破碎粒度细时,因入堆矿石粉矿多造成渗透性差、铜浸出率低等不足的问题。
“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生产阴极铜工艺是曾广泛应用于硫化铜精矿提铜工艺,但是由于硫酸化焙烧,铜焙砂在浸出过程中,溶液中的酸循环累积,必须中和或者外排一部分萃余液才能维持系统酸平衡;且硫酸化焙烧浸出率低一般在95%左右,浸出渣中含铜2%左右,排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萃余液回收金属钴,萃余液中的酸没有得到利用,还要用石灰中和造成酸资源的浪费和辅助药剂的消耗。上述的缺点造成湿法电解铜回收率低,硫综合利用率低。此外,由于铜精矿颗粒中部分铜被其他物相包裹,较低酸度条件下无法使被包裹的铜浸出,因此,为了保证铜浸出率,采用高酸浸出,这不仅增加了酸耗,而且高浓度酸也提高了设备要求。
综上,上述现有工艺不能使资源综合回收,效益最大化,存在铜回收率低,或是处理成本高,设备要求严格等不足,都未能很好地回收铜精矿和氧化矿的有价金属。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