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RISPR/Cas9基因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178718.1 申请日: 2020-10-29
公开(公告)号: CN112251440A 公开(公告)日: 2021-01-22
发明(设计)人: 马昆;李文哲;朱光;池浩;尹雅琳;许建强;郭兆明;王黎;崔昌浩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113 分类号: C12N15/113;C12N9/22;C12N15/55;C12N15/87;C08G81/00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李晓亮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crispr cas9 基因 载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CRISPR/Cas9基因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中所述的CRISPR/Cas9基因载体,其是一种表面经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包括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质酸,其中,聚多巴胺表面修饰有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质酸,地塞米松通过π‑π共轭负载至聚多巴胺表面,聚乙烯亚胺修饰于聚多巴胺表面,透明质酸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聚多巴胺表面。该CRISPR/Cas9基因载体传递效率高、毒性低,生物安全性好,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CRISPR/Cas9基因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背景

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均与基因缺陷有关,包括绝大部分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糖尿病、肿瘤等。目前传统化疗或手术治疗仍然不能有效治愈这些重大疾病,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这些重大疾病的有效手段。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因高效靶向性、操作简便的优势,成为治疗基因疾病的研究热点。

常用的基因载体有两类: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目前CRISPR/Cas9系统的传递多采用慢病毒载体以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从而确保CRISPR/Cas9系统实现其基因编辑的目的。但是慢病毒载体倾向于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高表达区域,有较强的致癌、致突变性,目前已经停止临床应用。同时病毒载体的靶向性不强,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等缺陷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非病毒载体的生物安全性与靶向性较高,但是没有基因组整合能力,转染效率较低,表达时效短,无法满足CRISPR/Cas9系统传递的需要。

本发明制备一种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该载体能将CRISPR/Cas9基因靶向传递至肿瘤细胞,再靶向传递至细胞核,并通过转座子将CRISPR/Cas9基因整合至宿主基因组,实现对目的基因的高效敲除。首先,将CRISPR/Cas9基因克隆至“睡美人”转座子中得到pT2SpCas9重组质粒,然后设计靶向特定基因(如:Nanog基因)的sgRNA并插入pT2SpCas9中得到pT2SpCas9-nanog重组质粒。利用睡美人转座子的转座能力,提高将目的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整合效率,尤其是对于难以转染的祖细胞、干细胞、生殖细胞等,使转基因表达可以稳定的遗传到子代,提高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效率。为了将pT2SpCas9基因靶向递送至细胞,本发明制备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纳米粒,在其表面修饰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将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通过π-π共轭负载至PDA表面,使载体具有细胞核靶向能力。最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在PDA表面,使载体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得到PDA/DEX-PEI@HA(PDPH)基因载体。该基因载体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较高的转染效率,可以将pT2SpCas9重组质粒靶向传递至肿瘤细胞,并靶向传递至细胞核,再将CRISPR/Cas9基因插入细胞基因组中,对靶细胞进行高效的基因编辑。PDPH的生物安全性和转染效率远高于其他传统基因载体,是优秀的CRISPR/Cas9基因传递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传递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基因载体可以将CRISPR/Cas9系统靶向传递至目的细胞,并传递至细胞核,再利用转座子将CRISPR/Cas9系统插入宿主基因组,提高其基因编辑的效率。该基因载体传递效率高、毒性低,生物安全性好,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RISPR/Cas9基因载体,其是一种表面经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包括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质酸,其中,聚多巴胺表面修饰有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质酸,地塞米松通过π-π共轭负载至聚多巴胺表面,聚乙烯亚胺修饰于聚多巴胺表面,透明质酸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聚多巴胺表面。其中,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5:(2.5-3):(6-7):(5-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