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2238.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6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储震宇;姚晓悦;金万勤;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56 | 分类号: | B01D71/56;B01D69/02;B01D67/00;C12N5/09 |
代理公司: | 济南龙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7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肿瘤 细胞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分离方法,即膜分离法。其核心涉及一种用于临床医学中循环肿瘤细胞分离的亲水性分离膜的制备,将制得的分离膜放置于一自制膜分离组件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本发明以多孔膜为支撑体,甘草酸为分散剂,聚丙烯酰胺为膜材料,通过加入交联剂进行醛胺缩合反应使得制得的分离膜具有亲水性,且该分离膜难溶于水因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该速率可控的抽滤方法制得的分离膜孔径分布均匀。依据尺寸筛分原理,可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临床医学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健康问题。由于癌症的高致死率,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癌症。癌症转移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死亡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肿瘤转移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循环肿瘤细胞即人体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统称,由于自发原因或诊疗原因,少数循环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的病灶脱落到血液中,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扩散到不同器官成为转移灶,大大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由于循环肿瘤细胞和原发肿瘤细胞具有相同的特性和构型,因此从血液中分离循环肿瘤细胞,并将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在临床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都极具价值。分离循环肿瘤细胞的一大难点在于它在病人血液中的含量非常少。就目前来说,循环细胞分离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化学法和物理法。其中,化学法依赖生物标记物和抗体来识别循环肿瘤细胞并对其进行分离,但是由于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大多数情况下很难甚至不可能找到相关特异性识别分子与标记物。物理法利用细胞的物理特性,如细胞大小,形状,变形性等来区分血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这种方法不需标记特异性物质,且分离效率高,分离纯度高。在这些物理分离技术中,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分离技术,分离过程可控可设计,反应耗能低,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因此在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技术中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方法,即膜分离法。该分离膜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方法,即膜分离法。该分离膜的制备使用多孔膜为支撑体,甘草酸为分散剂,聚丙烯酰胺为膜材料,通过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制得。
作为优选,循环肿瘤细胞分离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铸膜液的配制
将甘草酸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热溶解至溶液澄清;加入交联剂并搅拌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聚丙烯酰胺;加热后静置使得溶液完全混合均匀;
步骤2:基底支撑体的预处理
将大孔径多孔支撑体用去离子水和乙醇轮流超声处理若干次,去除支撑体上的残留杂质;
步骤3:在支撑体上抽滤制膜
抽滤条件下,使铸膜液缓慢滴落在支撑体上。
作为优选,步骤1中铸膜液中甘草酸浓度为0.02-20mg/ml,交联剂浓度为0.1-40mg/ml,聚丙烯酰胺浓度为0.001-16mg/ml。
作为优选,交联剂可以为戊二醛、正硅酸四乙酯、十六烷基硅氧烷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支撑体为陶瓷,PVDF,PTFE,PP,尼龙N66微孔支撑体中的任意一种,与抽滤装置滤芯部分恰好贴合,孔径为1-10μm。
作为优选,利用所制得的膜片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2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智能物流仓储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装配式房屋及其装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