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N与UART协议互转通信保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7799.1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8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德;汤戈;闵道均;雷靖宇;田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n uart 协议 通信 保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CAN与UART协议互转通信保障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双CPU系统,所述的双CPU系统中,CPU1通过CAN协议与CAN网络进行通信,CPU1与CPU2之间通过UART协议进行通信。该方法在CPU1以及CPU2中添加标志位,该标志位用于表征信息的新鲜度;CPU1与CPU2之间通过UART协议进行信息传递时,发送方将待发送信息与标志位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根据标志位判断信息的新鲜度,并根据所述信息的新鲜度进行信息转发或丢弃。此方案大大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和正确率,保证了双CPU通信的功能符合商业应用要求,确认了方案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AN与UART协议互转通信保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有数量众多的电子电控单元(ECU),汽车生产、维护、维修人员需要对这些ECU进行诊断维护,通过CAN通道,使用UDS协议进行此项服务,在这些ECU中,有一类设计的行车安全的ECU,可能在硬件上就使用双备份机制,但是对整车系统来说,他们还是一个电控单元,这时候在进行通信服务是,两个CPU中,一个就要与车身CAN网络连接沟通,另一只通过UART等通信机制与前一个CPU的CAN通道与车身CAN网络沟通。
在上位机(PC)通过CAN通道使用UDS协议对双CPU诊断、升级时,由于只有CPU1有CAN通道,CPU2没有CAN通道;PC没有与CPU2直接连接,而是通过CPU1的UART的通道与CPU2进行通信,所以CPU1会将通过CAN通道收到的UDS信息打包,再通过CPU1同CPU2间的UART通道,传递给CPU2;但是,由于CAN通信是一个带确认应答的通信协议,而UART是一个不带确认应答的协议,这就可能造成,CPU1已经收到CAN消息,上位机也确认下位机收到CAN消息,并准备进行下一时序的信息传递,但在CPU1通过UART向CPU2传递信息时,可能发生错误,那么就可能造成整个通信的崩溃;在实机的升级过程中,我们通过监控通信输出的log信息,确实发现有比较高的频率发生了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CAN与UART协议互转通信保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方法应用于双CPU系统,所述的双CPU系统中,CPU1通过CAN协议与CAN网络进行通信,CPU1与CPU2之间通过UART协议进行通信。
在CPU1以及CPU2中添加标志位,该标志位用于表征信息的新鲜度;
CPU1与CPU2之间通过UART协议进行信息传递时,发送方将待发送信息与标志位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根据标志位判断信息的新鲜度,并根据所述信息的新鲜度进行信息转发或丢弃。
进一步的,发送方在发送信息之前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校验,判断待发送信息是否与上一次所发送的信息一致,若校验一致,则不修改标志位,否则修改标志位。
进一步的,接收方在接收信息之后,提取标志位,并判断当前标志位是否与上一次接收到的信息所包含的标志位是否一致,若一致则丢弃,否则接收该信息或同时进行转发。
进一步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新发送的信息后,首先进行信息完整性及正确性校验,完整性及正确性校验通过后再提取标志位。
进一步的,在发送下一条待发送信息之前,发送方持续通过UART协议以固有波特率向接收方发送当前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为UART通信协议机制已经确定无法做确认信息是否正确被接收,所以在UART通信机制之外找解决方案,在应用中我们发现,CAN的通信波特率是500K而UART的通信波特率是1M,基于此,在一个CAN通信周期内,我们在UART中可以进行2次CAN信息的传输,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UART的信息重发和识别信息新鲜度的机制,以此来解决UART的传输错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7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