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卫车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1316.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3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丁皓;吴雄;姚建萍;许梦洁;徐瑶;顾盘虎;陶韧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瑞景资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00 | 分类号: | B65B35/00;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卫 垃圾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环卫车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轨道小车、导向轨道和若干垃圾箱,轨道小车包括带有动力装置的车头和与若干轨道小车可拆卸连接的拖拽车厢,轨道小车上设有控制器,动力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垃圾箱上设有相互电连接的容量监测装置和发信器,拖拽车厢上设有取箱装置,轨道一侧设有若干定位路标,垃圾箱均放置在定位路标一侧且各个垃圾箱与各个定位路标一一对应设置。本申请具有通过垃圾桶内的容量监测装置和发信器,在垃圾桶内容积较少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并启动轨道小车,轨道小车沿导向轨道自动行驶至快要装满的垃圾桶处,并对垃圾桶进行回收和更换,节约了人力,并避免了垃圾满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卫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卫车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处理使城市环境维护工作中比较棘手的处理,尤其在城市的物业管理中,对垃圾存放点的垃圾进行回收是物业管理当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清理的过早,会浪费劳动力,增加物业人员的工作负担,而对垃圾存放点清理过晚,会导致垃圾存放点的满溢,垃圾堆放在存放点外,影响周围环境。
相关技术中,物业人员通常在垃圾存放点通过垃圾箱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定时的对垃圾箱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对垃圾箱定时清理的方式难以使垃圾箱的容量与垃圾累积的速度匹配,造成劳动力浪费或者垃圾箱满溢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定时清理垃圾箱容易造成垃圾箱满溢或者劳动力浪费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卫车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卫车垃圾回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卫车垃圾回收系统,包括轨道小车、导向轨道和若干垃圾箱,所述轨道小车包括带有动力装置的车头和与若干轨道小车可拆卸连接的拖拽车厢,所述轨道小车上设有控制器,所述动力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垃圾箱上设有相互电连接的容量监测装置和发信器,所述拖拽车厢上设有取箱装置,所述轨道一侧设有若干定位路标,所述垃圾箱均放置在定位路标一侧且各个垃圾箱与各个定位路标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垃圾箱内设有容量监测装置和发信器,便于物业管理人员对垃圾箱的容量进行掌控,当有垃圾箱的剩余容量较低时,通过轨道小车自动运行至该垃圾桶处,并通过去向装置对垃圾桶进行回收,而后通过取箱装置将空垃圾桶放置于之前垃圾桶所在位置,从而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并减少了垃圾桶发生满溢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轨道小车上设有定位接收器,所述定位路标上设有定位信号器,所述控制器与定位接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轨道小车上设置了定位接收器,在轨道小车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定位接收器与定位发射器配合工作,使轨道小车准确定位在定位路标旁,便于对轨道小车进行回收。
优选的,所述取箱装置包括固设在拖拽车厢上的基架,所述基架上固设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水平伸向拖拽车厢的一侧,所述伸缩架远离拖拽车厢的一端固设有气动夹爪,所述气动夹爪尺寸与垃圾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机架上固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伸缩架远离拖拽车厢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驱动伸缩架伸出,气动夹爪张开,当垃圾箱位于气动夹爪的爪指之间后,气动夹爪夹紧垃圾箱,由伸缩架将垃圾箱拖拽到拖拽车厢的一侧,实现了对垃圾箱的回收,而后轨道小车向前运动,使带有空垃圾桶的拖拽车厢运动到放置垃圾箱的位置,放置垃圾箱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而后气动夹爪张开后气缸活塞杆缩回,完成垃圾箱的放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路标一侧地面上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和一根与两根平行杆垂直的纵杆组成,两根所述横杆均垂直于导轨设置,所述纵杆两端分别于横杆连接且位于两横杆远离导向轨道的一端,所述垃圾箱放置在两横杆与纵杆围成的空间内且与横杆和纵杆的侧壁分别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瑞景资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瑞景资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1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超声科用检测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