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1986.7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许长华;刘维;姚慧;许叶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琪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定性 检测 卤肉 化学 组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的方法,属于食品检测领域。本发明首次尝试将含大量水分的待测卤肉汤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后,在不破坏待测卤肉汤样品原有化学组成和成分含量的前提下,进行傅里叶中红外检测,简单易操作,更适用于大规模化的检测,能够实现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且本发明无需使用化学试剂,避免了已有检测技术需消耗大量化学试剂,检测成本增加且污染环境的问题,检测过程操作简单,所需的样品量非常小,同时本发明使用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仪器操作简单,操作人员易操作,避免了已有检测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如使用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高效液相测定核苷酸及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卤肉制品是一种广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卤肉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原料肉、香辛料、食盐等物质,经长时间或多次循环卤煮所得产品。考虑到卤肉制品生产在行业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存在生产条件不规范,卤肉制品生产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在循环卤煮过程中,随卤煮次数的增加及卤煮原材料的不断补充,肉和香辛料中的风味物质不断融入卤汤中,与此同时卤汤中的风味物质不断渗透入卤肉制品中。通过对卤肉汤的检测,可在保证酱卤肉制品的完整性的情况下,对肉制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进行整体把控。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酱卤肉汤中全化学组分的方法,构建将卤肉汤全化学组分的中红外指纹图谱。
目前,已有的测定食品体系中成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理化检测:国标法;B、脂肪酸及核苷酸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C、氨基酸检测:氨基酸分析仪;D、气味成分检测:气相色谱仪。
上述这些方法首先都需要对样品进行长时间的预处理,然后再将预处理后的产物通过仪器进行长时间测定,存在操作繁琐、用时过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耗时短。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定性检测卤肉汤中化学组分的方法,所述化学组分包括脂肪、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测卤肉汤样品冷冻干燥后破碎,得到待测粉料,
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对所述待测粉料进行光谱采集,得到红外光谱。
优选地,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40~-80℃,时间为24~36h。
优选地,所述待测粉料的粒径为300~500μm。
优选地,所述光谱采集的条件包括:采用单点ATR附件,扫描波数为400~40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优选地,所述光谱采集后用PerkinElmer Spectrum软件对所得原始光谱图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光谱。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将所述原始光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再通过光谱计算将所述原始光图谱的起始吸光度统一降到0。
优选地,还包括将所述红外光谱导入PerkinElmer Spectrum软件,进行13点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平滑及标准归一化处理,得到红外二阶导数图谱。
优选地,还包括将所述导入红外二阶导数图谱导入SpectraCorr软件,进行二维相关红外谱图处理,得到二维相关红外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1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联网通信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时序数据可视化方法、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