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物距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4084.9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3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明;詹建华;陈明珠;况璐;陈天钧;李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698 | 分类号: | H04N23/698;H04N2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确定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机物距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目标相机所抓拍的全景区域进行分割,对分割的每个区域建立物距模型,确定目标相机当前所在目标区域,根据目标区域的物距模型确定目标相机与目标对象之间物距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根据目标相机抓拍的图像实时确定各个区域的物距模型,即物距模型的自学习过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目标相机物距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相机物距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抓拍过程中,为了保证抓拍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PTZ(Pan/Tilt/Zoom,云台全方位)摄像机往往会对一些拍摄的场景进行物距的标定,以便下一次再转到该场景时可以直接通过物距信息计算出对焦步数,省去自动聚焦的时间。
在现有技术中,CN108076281A《一种自动聚焦方法及PTZ摄像机》,其设计要点是:基于预先构建的空间物距模型,计算PTZ摄像机的镜头到所监控的目标监控平面的目标物距;空间物距模型中记录有参考监控平面的空间平面方程;参考监控平面为目标监控平面的等效平面;基于目标物距、PTZ摄像机的当前倍率和预设关系表,确定PTZ摄像机的聚焦马达的位置信息,预设关系表中记录有PTZ摄像机的镜头的焦点落在PTZ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上时,物距、倍率和聚焦马达位置的对应关系;将聚焦马达驱动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位置。可见,上述实现方案中,设备更换地点后需要重新建模,使用不方便,以及预先建模,模型固定单一,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机物距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目标相机物距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物距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相机在不同角度下的多张图像,其中,所述多张图像构成所述目标相机的全景图像;对所述多张图像进行分割,得到所述多张图像中每张图像中的各个区域块,并合并所述每张图像中各个区域块,确定所述目标相机全景图像中的多个目标区域,其中,所述多个目标区域对应不同的场景模型,所述场景模型对应物距模型,所述物距模型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相机追踪目标对象的物距;根据所述目标相机当前所在的目标区域所对应的场景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相机物距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相机物距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相机在不同角度下的多张图像,其中,所述多张图像构成所述目标相机的全景图像;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多张图像进行分割,得到所述多张图像中每张图像中的各个区域块,并合并所述每张图像中各个区域块,确定所述目标相机全景图像中的多个目标区域,其中,所述多个目标区域对应不同的场景模型,所述场景模型对应物距模型,所述物距模型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相机追踪目标对象的物距;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相机当前所在的目标区域所对应的场景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相机物距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相机物距确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相机物距确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4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