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栅尺基准成像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4177.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梅文海;肖金永;李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6 | 分类号: | G01N21/956;G01N21/01;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栅尺 基准 成像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栅尺基准成像装置及方法,包括移动固定机构、传输机构、驱动机构、光栅尺和控制器,移动固定机构用于带动PCB板运动,且移动固定机构上设置有光栅读头;传输机构与移动固定机构连接,移动固定机构可在传输机构上往复运动;驱动机构与传输机构连接,用于带动传输机构移动;光栅尺设置在传输机构的下方,且与光栅读头平行设置,光栅读头与光栅尺配合,使得光栅读头输出二者相对位置信号。本申请将光栅读头设置在移动固定机构上,能够提高在传输机构晃动过程中采集PCB板图像的稳定性,采集PCB板的精度更高,并且移动固定机构与传输机构的结合使用,使得传输机构运输PCB板的速度更快,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检测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栅尺基准成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使用,对于PCB板的生产质量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PCB板的生产过程中对于PCB板的图像采集检测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对PCB板的图像采集分为卧式结构和AVI立式结构,由于卧式结构价格较高,因此,一般都使用AVI立式结构进行图像采集,AVI立式结构包括编码器和丝杠,利用丝杠本身的精度实现对PCB板图像的采集,精度较高,但是当电机运行速度较快时,丝杠可能出现故障,因此,采用丝杠的方式对PCB板进行图像采集的速度较慢,虽然也可以通过将丝杠采用皮带替换的方式来改善对PCB板进行图像采集的速度,但是由于皮带本身的伸缩特性,在提高传输速度的同时,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伸张,从而导致在摄像机采集图像的范围内采集不到图像或者采集到的所有PCB板的图像不能拼接为完整的PCB板图像,因此,此种方法虽然对于PCB板的传输速度较快,但是采集到的PCB板图像的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能同时保证PCB板的图像采集的精度和速度;并且现有的AVI立式结构中,放置PCB板的钩子只有一个,需要来回使用同一个钩子放置并传输PCB板,不能实现不间断持续地传输PCB板,使得生产效率更加低下,从而满足不了市场中对于高质量的PCB板的大量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栅尺基准成像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PCB板的图像采集速度较慢,不能同时保证PCB板的图像采集精度和速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栅尺基准成像装置,包括:
移动固定机构,所述移动固定机构用于带动PCB板运动,且所述移动固定机构上设置有光栅读头;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移动固定机构连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且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两端,用于带动所述传输机构移动;
光栅尺,所述光栅尺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光栅读头平行设置,所述光栅读头与所述光栅尺配合,使得所述光栅读头输出二者相对位置信号;
其中,所述传输机构为皮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光栅读头设置在移动固定机构上,能够在移动固定机构运动不稳定时,根据移动固定机构的运动速度快慢,进行适当的补偿,使其在对PCB板进行采集时的速度匀速且稳定。
在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栅尺基准成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摄像机,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固定机构沿着所述传输机构运动,当所述移动固定机构带动所述PCB板沿着所述传输机构移动一定的位移时,由所述光栅读头读取所述光栅尺的移动位移,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摄像机采集所述PCB板的高精度图像。
在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固定机构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沿着所述传输机构往复运动,所述传输机构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
在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固定机构上还设置有锯齿状部件,所述锯齿状部件设置在所述光栅读头的上方,且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用于夹持固定所述传输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4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建筑施工方法
- 下一篇:车门控制系统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