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气包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8731.3 | 申请日: | 202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常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锐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7/00 | 分类号: | F02N7/00;F02B63/04;B60K26/02;B60K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左红文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一种车辆的气包控制装置,包括气包、启动阀、继动阀、气马达、气体管道、电源、发电机、电源总开关、电磁换向阀、继电器和压力开关;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气包连通,电磁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启动阀的进气口P和继动阀的进气口P连通;启动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压力开关的气控口K和继动阀的控制口K连通;发电机的接线端N与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电磁换向阀的接线端K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开关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的另一端接地;压力开关并联连接在继电器的开关的两端。本发明可实现车辆熄火后使气包中的压力气体自动不能进入气体管道和气动元部件、启动时使气包中的压力气体自动进入气体管道和气动元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气包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下运行时,车辆上的电气元部件需要具有防爆功能,由于防爆的电气元部件体积大,成本高,因而在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下运行的车辆常采用气启动系统,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354825U(申请号201420708982.5)公开的无轨胶轮车空档启动装置就采用气启动系统。如图2所示,上述的无轨胶轮车空档启动装置包括空压机1、截止阀2、气包3、启动阀4、继动阀5、气马达7和气体管道20;截止阀2的进气口与气包3连通,截止阀2的出气口分别与空压机1的出气口、启动阀4的进气口P和继动阀5的进气口P连通,启动阀4的执行口A与继动阀5的控制口K连通,启动阀4的出气口T与大气相通,继动阀5的执行口A与气马达7的进气口连通。启动阀4是一个带有自动复位功能的小流量的手动换向阀,继动阀5是一个大流量的气控换向阀。当车辆需要启动时,操作启动阀4的按钮4-1,使启动阀4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小流量通过启动阀4进入继动阀5的控制口K,使继动阀5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大流量通过继动阀5进入气马达7的进气口以启动发动机。当发动机启动后,只需松开启动阀4的按钮4-1,启动阀4就会自动复位,这时,启动阀4的出气口T与执行口A相通,气马达7的进气口不再进入压力空气,气马达7不再工作。发动机启动后,由发动机的曲轴带动空压机1的输入轴旋转,空压机1就能输出压力气体。空压机1输出的压力气体充入气包3。由于发动机启动后,截止阀2已打开(即截止阀2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因而气包3中的压力气体经过截止阀2后通过气体管道20将压力气体输送到气动元部件上。上述的截止阀2的进气口一般通过接头直接与气包连接,截止阀2的出气口与气体管道20连接,气体管道20再与使用压力气体的气动元部件连接。当车辆熄火后,一般需要关阀截止阀2(即使截止阀2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不相通),这是因为若驾驶员在车辆熄火后忘记关闭截止阀2,这样截止阀2在打开状态,即截止阀2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仍在相通状态,由于车辆熄火后发动机的曲轴不再旋转,发动机不再带动空压机1旋转,空压机1不再向气包3输送压力气体,而气体管道20和使用压力气体的气动元部件的连接处可能存在慢性漏气的现象,因而车辆熄火并停放一段时间后,气包3中的压力气体就会用掉,当车辆需要重新启动时,由于气包3中的压力气体已经慢慢漏掉,因而车辆将不能启动。上述的无轨胶轮车空档启动装置的说明书的第[0012]段也公开了下述内容:“
如图3所示,车辆上的电器系统包括电源21、发电机22和电源总开关23,发电机22的机架固定连接在车辆的发动机的缸体上,发电机22的输入轴与车辆上的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当车辆启动后,发动机的曲轴开始旋转,带动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发电机22的输入轴旋转,使发电机22发电,并给车辆上的电气系统供电。如图3所示,电源21、发电机22和电源总开关23依次电连接并形成回路,且发电机22的接线端B与电源21的正极电连接,发电机22的接线端E接地。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锐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锐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8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变风量送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掩膜工艺中手动拆膜用平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