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0044.0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丹 |
主分类号: | B60P3/075 | 分类号: | B60P3/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共享 单车 转运 搬运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电动伸缩杆、减速驱动电机、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右侧安装有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载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座,所述承载框架的下侧焊接有三角限位板,所述第二凸块靠近支撑框架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辅助板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柱。该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实现了共享单车的电动装卸搬运,减轻调度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实现了搬运辅助装置的自动折叠收纳,减少了空间占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单车转运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主要分为自行车和电动车两种,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共享交通工具,是符合绿色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求,共享单车通常与公共交通工具配合使用,并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产生协同效应,因此共享单车多投放在商城学校路口、地铁口和公交站台等场所;
为了方便共享单车的使用,就需要对不同场所的车辆数量进行控制,并进行调度调配,避免单个场所出现车辆堆积的现象,但是现有技术背景下所使用的共享单车转运调度车,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
1.现有的共享单车转运调度车,多为人工搬运,在应对共享电单车时,由于其重量较大,搬运过程中大大的增加了调度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
2.现有的共享单车转运调度车,不便于共享单车的装卸处理,容易出现野蛮搬运现象,对共享单车造成损坏;
3.现有的共享单车转运调度车,所使用的辅助装置多为外接托架,其不具备自动折叠收纳功能,使用起来不够便捷;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在转运时多为人工搬运,且装卸起来不够便捷,大大的增加了搬运过程中调度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式共享单车转运用搬运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电动伸缩杆、减速驱动电机、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安装架的右侧安装有承载框架,且承载框架后端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安装架后端的内侧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承载框架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上端内侧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减速驱动电机,所述减速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链条的上端采用啮合的方式相连接,且链条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链轮,并且第二链轮与支撑框架下端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链条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与载板下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载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托板,且载板下端的外侧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托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内侧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固定座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扭转弹簧;
所述承载框架的下侧焊接有三角限位板,且三角限位板与安装架的右侧呈贴合设置,所述承载框架前后侧壁的内部均通过螺栓安装第三电动伸缩杆,且第三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靠近支撑框架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且第二活动板远离第二凸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并且辅助板远离第二活动板的一端与承载框架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和辅助板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拉动承载框架在安装架上构成翻转结构,且第一活动板远离承载框架的一端在第一凸块前侧的中部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凸块带动第一活动板在安装架上构成升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丹,未经王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0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