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木籽球蛋白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5930.2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符珍;杜秋函;唐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07K1/14;C07K1/36;C07K1/34;C07K1/3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木籽 球蛋白 提取 方法 | ||
一种辣木籽球蛋白的提取方法,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通过蒸馏水浸提,冷冻离心,稀盐溶液复溶,茶多酚沉淀,透析脱盐,喷雾干燥联合处理,得到单一性纯度较高的辣木籽球蛋白,为研究辣木籽球蛋白功能、结构性质及实现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蛋白质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辣木籽球蛋白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籽蛋白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持水性、起泡性等特性,可期望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等多种食品的加工与品质改良。辣木籽蛋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适宜的氨基酸比例,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蛋白源。
球蛋白其多肽链盘绕形成立体结构,立体结构内的多肽链是通过氢键、二硫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来维持空间结构的,其外形接近球状。在球状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比较容易远程接触,因此被折叠在内部,而亲水性氨基酸比较难形成远程接触,因此出现在外部。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结构稳定性上起着不同的作用。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显示,球状蛋白质在三级结构上折叠成紧密的球状或椭球状,具有明显的折叠层次,在球状蛋白质内部含有较多的α-螺旋和β-折叠。
蛋白质在浓度低的盐溶液中溶解度增大,通过低浓度的盐溶液提取辣木籽蛋白。一方面,在盐溶液中存在的大量的正负离子会阻断蛋白质间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作用,从而使蛋白质溶于水中。另一方面,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稀盐溶液中,其表面电荷增加,进而促进了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大了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同时,在稀盐溶液中,盐离子与蛋白质有部分结合,这样的结合还能起到保护蛋白质的作用,使其不易变性。
蛋白质在浓度高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降低,通过高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辣木籽蛋白。一定浓度的茶多酚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后,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蛋白质“失水”,破坏了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基团或是疏水部位之间由于疏水键的作用力就相互碰撞到一起,造成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的现象。另一方面,茶多酚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等非共价键进行结合,而由于各种蛋白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导致了蛋白分子之间性质的差异,因此结合不同性质的蛋白所需的茶多酚浓度不同,通过调整蛋白质溶液中茶多酚浓度可以达到对蛋白质进行沉淀的目的,沉淀需要的蛋白而将不需要的蛋白留在上清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木籽球蛋白的提取方法,能够得到单一纯度较高的辣木籽球蛋白,使用的盐溶提取方法,其提取率70%,沉淀率42%,提取得到的辣木籽球蛋白其蛋白含量90%。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辣木籽球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蒸馏水浸提:将辣木籽打碎磨粉,过筛,以料液比1:2.5~4向辣木籽粉中加入正己烷脱脂,于室温下震荡2~3h,晾干后得到脱脂辣木籽粉;
(2)冷冻离心除去水溶性的清蛋白:将脱脂辣木籽粉按料液比1:20~30加入蒸馏水,于室温下磁力搅拌2~3h,离心,除去上清液;
(3)稀盐溶液复溶:将离心所得沉淀按料液比1:25~40溶于盐溶液,于室温下磁力搅拌2~3h,离心,上清液为辣木籽球蛋白提取液;
(4)茶多酚沉淀:将离心所得上清液加入茶多酚进行蛋白质沉淀,于室温下磁力搅拌2~3h,离心,取沉淀为辣木籽球蛋白;
(5)透析脱盐:将所得沉淀进行透析2~3天,后冻干得到辣木籽球蛋白粉;
(6)喷雾干燥:将脱盐后的辣木籽球蛋白喷雾干燥得到辣木籽球蛋白粉。
步骤(1)中辣木籽粉过80目筛,重复脱脂至上清液为无色,即为脱脂完全。
步骤(2)的离心速率为8000r,离心时间为30min,温度为4℃,重复2至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5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