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群探测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8761.8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5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桂福坤;张华;冯德军;孙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7 | 分类号: | G01S13/87;G01S13/88;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群 探测 无人 | ||
1.一种鱼群探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船(5)和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设置在无人船(5)的底部,所述探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呈圆柱状,所述装置本体(1)的圆弧侧壁上同轴开设有环形凹槽(12);
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沿径向固设在环形凹槽(12)的底部,所述固定杆(3)上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凸沿(31),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凸沿(31)之间的固定杆(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套管(32),所述固定杆(3)远离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设有第一探测雷达(34);
两个辅助探测机构,两个所述辅助探测机构均设置在环形凹槽(12)内且分别位于固定杆(3)的两侧,所述辅助探测机构具有:若干个转动杆(4),若干个所述转动杆(4)均通过转动结构沿径向活动设置在环形凹槽(12)的底部,所述转动杆(4)能够绕环形凹槽(12)的轴线做周向运动,所述转动杆(4)上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凸沿(41),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凸沿(41)之间的转动杆(4)上滑动设置有第二套管(42),所述转动杆(4)远离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探测雷达(45);第一连动结构,所述第一连动结构设置在固定杆(3)和靠近固定杆(3)的转动杆(4)之间,所述第一连动结构能够改变固定杆(3)和转动杆(4)之间的角度;若干个第二连动结构,若干个所述第二连动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转动杆(4)之间,所述第二连动结构能够改变两个相邻转动杆(4)之间的角度;
所述装置本体(1)内开设有安装腔(11),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固定轴(15),所述固定轴(15)同轴固设在安装腔(11)内;
弧形通孔(13),所述弧形通孔(13)沿周向开设在环形凹槽(12)的底部,若干个所述转动杆(4)远离第二探测雷达(45)的一端均穿过弧形通孔(13)延伸至安装腔(11)内且端部固设有连接板(44),所述连接板(44)远离转动杆(4)的一侧固设有转动板(441),所述转动板(441)转动设置在固定轴(15)上;
位于环形凹槽(12)内的转动杆(4)上同轴转动设置有导向滚轮(43),所述导向滚轮(43)的轮面始终接触环形凹槽(12)的下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群探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动结构包括:
第一连杆(35),所述第一连杆(35)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杆(3)靠近装置本体(1)的一端,另一端铰接在与固定杆(3)相邻的转动杆(4)的第二套管(42)上;
第二连杆(36),所述第二连杆(36)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杆(3)的第一套管(32)上,另一端铰接在与固定杆(3)相邻的转动杆(4)靠近装置本体(1)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杆(36)和第一连杆(35)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351)铰接在一起;
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固定杆(3)上,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能够带动第一套管(32)在两个第一限位凸沿(31)之间来回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群探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
第一固定板(311),所述第一固定板(311)竖直固设在固定杆(3)的上侧面上;
第二固定板(312),所述第二固定板(312)竖直固设在第一套管(32)的上侧面上;
液压油缸(33),所述液压油缸(33)的底座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板(311)上,所述液压油缸(33)的活塞杆端铰接在第二固定板(3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群探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动结构包括:
第三连杆(46),所述第三连杆(46)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转动杆(4)靠近装置本体(1)的一端,另一端铰接在相邻转动杆(4)的第二套管(42)上;
第四连杆(47),所述第四连杆(47)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转动杆(4)的第二套管(42)上,另一端铰接在相邻转动杆(4)靠近装置本体(1)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杆(47)和第三连杆(46)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轴(461)铰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群探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侧面同轴转动设置有圆管(2),所述圆管(2)的上端设有顶板(21),所述圆管(2)内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能够带动装置本体(1)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87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