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8864.4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光;李伟科;李磊;李健斌;陈香波;梁永恒;王渊;孙世永;林祖锴;罗永健;刘志宏;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5/30;E02D5/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制管桩包括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桩头,第一桩身设有第一管腔;第二桩身的一端与第一桩身连接,第二桩身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桩头呈椎体设置,桩头连接在第二桩身的另一端。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包括前述的预制管桩。桩头便于打入软土地基,第一桩身呈中空设置,第二桩身具备透水或/和透气的功能,因此,当预制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操作,当预制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增压或抽真空处理的过程中,水体能够通过预制管桩流出,大大扩宽了预制管桩的功能范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软土地基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排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性的细粒土。天然的软土地基力学特性较差,通常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建筑物之前,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排水固结法和管桩刚性复合地基法两种。
在进行软土地基排水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预制管桩,预制管桩因其强度高、质量可控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然而,在传统的软土地基排水处理中,预制管桩只作为承载工具使用,使得预制管桩的功能较为局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制管桩不仅可以作为气体通道使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排水通道使用,充分发挥了预制管桩的作用;该软土地基处理系统采用前述的预制管桩进行排水处理;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前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包括:
密封膜;
高压装置,所述高压装置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处理,所述高压装置包括第一管桩、第一密封器和高压气源,所述第一密封器设在所述第一管桩上,以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高压气源用于朝所述第一密封腔内输出高压气体;及
真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负压真空处理,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第二管桩、第二密封器和抽真空器,所述第二密封器设在所述第二管桩上,以形成第二密封腔,所述抽真空器用于使所述第二密封腔内形成真空环境;
所述第一管桩和所述第二管桩均为预制管桩,所述预制管桩包括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桩头,所述第一桩身设有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桩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桩身连接,所述第二桩身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桩身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桩身的长度,所述桩头呈椎体设置,所述桩头连接在所述第二桩身的另一端。
上述软土地基处理系统,第一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以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处理,第二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以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密封膜用于保证真空环境的可靠度,从而通过增压和真空处理,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桩头的底面半径与所述第二桩身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桩身的半径与所述第一桩身的半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桩身和所述第二桩身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二桩身由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桩身的长度大于所述桩头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源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8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