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长途驾驶的检测和提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0904.9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赵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50/14;B60W50/16;G08B21/06;G08C17/02;A61H23/02;A61N1/36;A61F7/00;A61B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长途 驾驶 检测 提示 系统 | ||
本发明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长途驾驶的检测和提示系统,包括检测端,电池仓和PCB板,所述的检测端的一侧上部安装有挂架,且检测端的另一侧上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的电池仓设置在检测端的内侧下端一侧,且电池仓内安装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的PCB板安装在电池仓的一侧外壁,且PCB板设置在检测端内部下侧,同时PCB板电性连接有第一蓄电池,通过挂架便于在装置停止使用时对提示端进行悬挂,提高了实用性,且整体结构紧凑且体积小,呈分体式结构,检测端通过固定机构配合粘贴层可以轻松地固定在驾驶室的前上方,不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且提示端呈耳机式结构,便于佩戴在驾驶员的颈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新型涉及疲劳驾驶预防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长途驾驶的检测和提示系统。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极易引起交通事故,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缺乏内源氧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由于陆运是目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而陆运依赖货运司机,大部分的货运司机为了保持工作效率常常昼夜颠倒长时间进行驾驶,因疲劳驾驶出现交通事故也常有发生,而目前主要是通过搭配两名司机轮换确保驾驶安全,而部分情况下由于主驾驶员错误的主观判断或当前驾驶地点不宜停车进行交接,导致无法顺利地进行交接,从而增加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发明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长途驾驶的检测和提示系统。
本发明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长途驾驶的检测和提示系统,包括检测端,电池仓和PCB板,所述的检测端的一侧上部安装有挂架,且检测端的另一侧上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的电池仓设置在检测端的内侧下端一侧,且电池仓内安装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的PCB板安装在电池仓的一侧外壁,且PCB板设置在检测端内部下侧,同时PCB板电性连接有第一蓄电池,通过挂架便于在装置停止使用时对提示端进行悬挂,提高了实用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粘贴层,所述的粘贴层设置在固定机构远离检测端的一侧表面,且固定机构为阻尼合页式结构,通过粘贴层便于将装置快速固定在车辆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内壁上,且阻尼合页式结构的固定机构便于对检测端的角度进行快速调节,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PCB板包括检测摄像头,眼球跟踪镜头,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的检测摄像头和眼球跟踪镜头分别关于检测端的中轴线呈对称式安装在检测端的一侧下部,且检测摄像头和眼球跟踪镜头均电性连接有PCB板,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安装在检测端的内部上端,且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PCB板,所述的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安装在检测端的顶部外壁,且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有PCB板,通过检测摄像头便于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眼球跟踪镜头便于对驾驶员的眼部动作特征进行监测并将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信息进行分析,再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配合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向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指令。
作为优化,包括提示端,防磨垫,脉冲电极,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层和顶壳,所述的提示端呈半环形的壳体结构,且提示端两端内部均安装有录放装置,所述的防磨垫关于提示端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且防磨垫分别安装在提示端内端面的两端,所述的脉冲电极关于提示端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且脉冲电极分别安装在提示端的内部两端,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安装在提示端的内侧上部,且第二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有录放装置和脉冲电极,所述的连接层设置在提示端的上部内端面,且连接层的下部安装有顶壳,通过脉冲电极配合放电贴片释放电流刺激驾驶员的皮肤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且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清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0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