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催化加氢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1342.X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1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鲁新环;王晨龙;夏清华;王贝贝;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7C29/132;C07C3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王虹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coni zif 衍生 cn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催化 加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催化环氧化物加氢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钴盐、镍盐与醇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A;将P123与醇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B;将溶液B分批加入到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C并搅拌均匀;将咪唑类与醇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溶液C中得到混合溶液D;将混合溶液D在醇回流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得到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2热解还原处理得到加氢催化剂。本发明制得的催化剂成本低,氢化反应转化率高、产物选择性好,可应用到催化环氧化合物与H2加氢反应制备芳香醇、脂环醇和脂肪醇类化合物,大大提高了环氧化合物的转化率和醇的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化物加氢领域,具体地指双金属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催化环氧化物加氢应用。
背景技术
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是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塑料增塑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用量大且附加值高,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塑料、抗氧剂等行业中。
加氢是环氧化合物制备醇类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以环氧环己烷制备环己醇为例,目前技术主要为环氧环己烷与氢化试剂反应制备环己醇,该方法环己醇选择性较高。例如中国专利CN110668915A介绍了从环氧环己烷加氢制备环己醇的方法,催化剂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活性炭负载镍催化剂,金属镍的重量含量为10~60%,不过该工艺中需要加入碱金属盐作为助剂,给后续产品的纯化和分离带来一定难度。在从氧化苯乙烯加氢制备β-苯乙醇的方法中,均相反应和多相反应都有文献报道。均相反应的一个最大缺点是产物的分离困难,在多相催化中,骨架镍是最常用的催化剂。英国专利760768介绍了环氧苯乙烷的加氢,是单独以骨架镍为催化剂,存在的缺点是副产物乙苯过多。美国专利US3579593和德国专利DE1918852介绍了以骨架镍为催化剂时,有11%的乙苯产生,而以钯为催化剂时却产生10%的苯乙醛。在中国专利CN1546444A中,采用的催化剂则是用等体积浸渍法在NaY、MCM41、β分子筛、金属氧化物上负载Pd-B,虽然加氢活性较高,但是使用的是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原料成本低、制备步骤简单的催化剂,使其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对环氧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双金属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催化环氧化物加氢应用,本发明提供的CoNi@CN催化剂突出的特点在于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该方法先通过常压转动反应获得CoNi-ZIF有机骨架材料,再通过热解处理制得催化活性高的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并将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应用到催化环氧化合物与H2加氢反应制备芳香醇、脂环醇和脂肪醇类化合物中,大大提高了环氧化物的转化率和醇化合物的选择性,减少了脱氧产物烷烃的生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金属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钴盐、镍盐与醇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A;将三嵌段共聚物P123与醇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B;然后将溶液B分批加入到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C并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将咪唑类与醇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混合溶液C中得到混合溶液D;将混合溶液D在醇回流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到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3)将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进行H2热解还原处理,得到CoNi-ZIF衍生的CoNi@CN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钴盐选自六水合硝酸钴、四水合乙酸钴、六水合氯化钴中的一种;所述镍盐选自六水合硝酸镍和六水合氯化镍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1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