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称重卸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1884.7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8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蔡秉桂;樊苇江;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保升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48 | 分类号: | B65G67/48;G01G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李顺 |
地址: | 3417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称重 卸料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卸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称重卸料方法;应用所述方法的一体化卸车机包括卸车平台;卸车平台的一端通过转动柱转动铰接在地面上;卸车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地磅平台,且卸车平台的前端部设置有重力感应器;卸车平台的底端与举升油缸的伸缩端连接,且举升油缸固定到卸料仓内;卸车平台的两侧设置有多组轮胎夹紧装置,且卸车平台的后端部设置有挡车板;多个固定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卸车平台的两侧,且多个固定板内均开设有滑动腔;滑动腔的下表面开设有导向滑槽;滑动腔内均滑动安装到夹紧板;卸车平台能够实现称重卸料一体化工序,有效缩短了原先前往地磅平台进行称重再前往卸车机卸料所需消耗的时间,进而提高货车称重卸料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卸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称重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散装物料的卸载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卸车机,一般采用举升平台在液压系统作用下自动将装载几十吨至上百吨汽车里的散料在端时间内全部卸掉,其工作过程是先将货车停到举升平台上,启动挡车装置,采用顶升机构举起平台,使举升平台绕一端的铰轴旋转,当达到举升平台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散装货物自动滑下。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货车快速卸车机,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824170,包含一平台底座1和主体承受板2,在该平台底座一端具有两轴承座支架,在该两轴承座支架上分别安装有轴承座4,而在主体承受板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支撑轴3,该轴承座4承接该支承轴3,该平台底座1具有挺举坑,挺举坑内设置有挺举该主体承受板2至与地平面成36至50度倾斜的挺举装置。
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对货车进行自动卸料;但现有的货车在卸车之前往往都是先去地磅处称重,再去卸车机处卸料,因两处距离不短,所以往往卸车时所消耗的时间较长,且卸车效率较慢的现象,进而影响货车快速稳定卸车作业。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称重卸料方法,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货车在卸车之前往往都是先去地磅处称重,再去卸车机处卸料,因两处距离不短,所以往往卸车时所消耗的时间较长,且卸车效率较慢的现象,进而影响货车快速稳定卸车作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称重卸料方法,S1、地磅平台开设对载重的货车进行称重,地磅平台的计算器将对载重货车的重量进行计算,当称量完成后,卸车机的控制器会控制多组轮胎夹紧装置的驱动电机同步转动,驱动电机的转动会通过双向螺旋丝杆带动丝杆滑套向卸车平台前后两侧外壁对向移动,丝杆滑套的对向移动会通过导向滑块带动夹紧板从对称设置固定板内对向伸出,卸车平台两侧外壁的夹紧板的对向移动会分别向货车两侧的轮胎外表面移动,随着双向螺旋丝杆的不断转动,进而卸车平台两侧滑动设置的夹紧板会夹紧贴合到货车两侧的轮胎上,进而夹紧板可以对货车两侧轮胎进行夹紧作业,挡车板可以对货车后轮进行阻挡;
S2、当夹紧板滑动贴合到多个轮胎的外侧面上,此时夹紧板会带动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同步在滑动腔内滑动,当夹紧板侧面完全夹紧到轮胎外侧面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伸出,使得伸缩端能够带动定位卡块在定位滑腔内滑动,同时使得定位卡块的外端从定位滑腔内滑出,随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不断伸出,定位卡块会滑动插入到相邻两个轮胎之间的缝隙中,进而对称的夹紧板在对轮胎进行夹紧的同时,夹紧板上滑动设置的定位卡块会插入到相邻两个轮胎之间,进而便于对相邻两个轮胎起到限位转动支撑的作用,有效防止有效货车在倾斜时,货车后轮由于受到货物的堆积导致后轮受到的重力和推力过大,进而导致货车的车轮产生转动溜车的现象,进而影响载重货车在卸车平台上夹紧的稳定性,同时影响卸车平台对货车的安全高效卸货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保升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保升装卸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1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