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感染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5607.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明;周晏仪;周栋;王齐华;王廷梅;何文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50;A61L27/54;A61L27/56;A61L27/58;D01D5/00;D04H1/4382;D04H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琪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血管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感染血管支架,由聚氨酯和没食子酸共混物的纺丝液经静电纺丝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感染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在所述共混物中,所述聚氨酯的含量为95~99.5%,没食子酸的含量为0.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感染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感染血管支架为圆环形支架,所述圆环形支架的内径为2~5mm;所述抗感染血管支架的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平均孔径为2.9μm。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抗感染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预聚体;
将所述预聚体、扩链剂和有机锡催化剂混合,发生扩链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所述聚氨酯溶液和没食子酸混合,得到纺丝液;
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纺丝薄膜;
将所述纺丝薄膜卷曲成支架,得到抗感染血管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50000;
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
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1,6-己二醇、甘油、二甘醇、新戊二醇、二乙氨基乙醇、氢醌-二(β-羟乙基)醚、乙二胺或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
所述有机锡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或二醋酸二丁基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3~6);所述聚己内酯与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2~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反应的温度为60~90℃,时间为2~4h。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反应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2~9h。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包括:电压为18~24kV;针头大小为18~22G;针头与接收平台的距离为15~20cm;注射速率为0.5~1mL/h;推进量范围为3~5mL。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薄膜由若干条纳米纤维丝组成,所述纳米纤维丝的直径为200~6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56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