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破路设备智能探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6702.5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东方;鲁士军;毛翠红;郭晓震;郭淳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1S19/42;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蒙建军 |
地址: | 300409 天津市北辰区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智能 探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路设备智能探测系统,属于工程基建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车载探测系统包括现场数据获取部和信息交互部;现场数据获取部包括用于探测地下管线的探测雷达、用于获取图像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信息交互部接收现场数据获取部的现场数据与卫星定位数据,并将现场数据与卫星定位数据整合打包;云端大数据平台接收所述信息交互部的打包数据,提取坐标数据,根据现场坐标检索数据库,将检索到的现场图像及文本信息压缩打包,并发送至现场车载测控主机进行显示。本发明在破路机械设备上加装建议探测装置,通过云端大数据平台海量数据支持,提供现场管线埋设信息,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视景增强显示屏上,以供操作人员及时判断并做出决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基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破路设备智能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管网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为破路施工带来很大难度。野蛮施工带来的管线破损,直接或间接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现有探测技术主要依托探地雷达、金属探测器等传感器满载工程开挖前预先进行探测及数据后处理、分析或者通过管道竖井或小面积开挖通过探针进行;探测仪器造价昂贵,需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破路设备智能探测系统,在破路机械设备上加装建议探测装置,通过云端大数据平台海量数据支持,提供现场管线埋设信息,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视景增强显示屏上,以供操作人员及时判断并做出决策。能够预判地下障碍物的位置,很好的避免破路施工作业中对地下管线的损坏,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事故,更好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破路设备智能探测系统,至少包括:
车载探测系统,包括现场数据获取部和信息交互部;其中:所述现场数据获取部包括用于探测地下管线的探测雷达、用于获取图像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信息交互部接收现场数据获取部的现场数据与卫星定位数据,并将现场数据与卫星定位数据整合打包;
云端大数据平台,接收所述信息交互部的打包数据,提取坐标数据,根据现场坐标检索数据库,将检索到的现场图像及文本信息压缩打包,并发送至现场车载测控主机进行显示。
优选地:所述数据库包括3D管网分布图纸模块、地理坐标模块、管线埋深模块、尺寸模块、走向模块、材质模块、用途模块。
优选地:所述车载探测系统通过4G或5G网络与云端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优选地:所述车载探测系统包括报警模块。
优选地:所述车载探测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S1、车载探测系统随破路施工机械设备启动,探测雷达、卫星定位系统、图像采集装置自检,随后进入探测模式,如未通过自检,则报警提示异常;
S2、当探测雷达发现管线,则进行声光报警,提示操作员停止作业,同时车载测控主机从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当前地理坐标信息,从摄像头获取现场图像信息;
S3、信息交互部进行数据打包处理,通过GPRS发送数据包至云端大数据平台;
S4、等待云端大数据平台数据返回,如超时未返回数据,则在1分钟后重新发送数据包,直至数据返回成功;
S5、数据接收并解包,与摄像头获取数据结合,并将现场管网信息显示。
优选地:所述云端大数据平台的工作过程为:
S1、数据接收并解包;
S2、解包失败,请求重发,并对重发次数计数,若计数值大于3,则生成错误信息并发送;
S3、解包成功后根据数据信息首先对本地数据库进行检索,若检索到相应信息则打包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藤编塑料的挤出成型生产线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