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流域底层鱼类生态礁体的构建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218268.4 申请日: 2020-11-04
公开(公告)号: CN112544525A 公开(公告)日: 2021-03-26
发明(设计)人: 欧阳力剑;吴军斓;李定梅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市水务局;毕节市水利工程管理处
主分类号: A01K61/75 分类号: A01K61/75;A01K61/17;A23K50/80;A23K10/37;A23K10/30;A23K20/20;A23K20/28;A23K20/163;A23K20/147
代理公司: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代理人: 周黎亚
地址: 551709 ***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淡水 流域 底层 鱼类 生态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淡水流域底层鱼类生态礁体的构建方法,包括在多根棕绳上分别固定扇贝或牡蛎壳后组成鱼类栖息单元,将鱼类栖息单元的一端绑扎于浮环圈上并使鱼类栖息单元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使浮环圈与鱼类栖息单元组成生态礁体;通过将生态礁体投放至采苗水域定量聚集低层鱼类苗种,降低了生态礁体构建成本,也使生态礁体能够快速沉降至指定地点,提升低层鱼类聚集效果;便于形成强大的生物群落,增强生态礁体系统稳定性,利于淡水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礁体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淡水流域底层鱼类生态礁体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礁体是河口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可限制浮游藻类的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为许多重要经济动物提供避难、摄食或繁殖场所,具有重要的渔业价值。此外,生态礁体在净化水体、绿色治理、提供栖息生境、促进渔业生产、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其作用堪比热带地区的珊瑚礁。由于过度采捕、污染和气候变迁等问题,近几个世纪以来全球超过85%生态礁体消失。自20世纪中期,美国马里兰、弗吉尼亚和澳大利亚等多地已开展了生态礁体重构项目。近些年来,生态礁体相关工作也在国内多地展开。例如:长江口人工生态礁体、江苏南通小庙洪生态礁体和天津大神堂生态礁体等。人工恢复的生态礁体在修复生态系统、改善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底栖生物生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目前生态礁体构建主要借鉴人工鱼礁的相关方法,对淡水鱼类生态塑造相关生物技术的理解和结合相对匮乏。生态礁体采用的材料主要有可降解塑料、水泥构件、石块和用塑料网包裹牡蛎壳的礁袋等,这些材料或其配件可能存在长期的环境污染和自重太大沉降导致的礁体死亡等问题;目前采用生态礁体构件直接投放河底的方法,该法存在礁体早期极易附着泥沙、鱼类附着栖息困难,且附着密度无法调控等问题;河底的饵料相对表层较少,容易导致礁体上的鱼类有个体小、性腺发育差和怀卵量低等问题,礁体存在生长速度缓慢现象;此外河流底栖敌害生物较多和泥沙沉降等因素容易导致出现稚贝期死亡率高等问题。目前的生态礁体恢复区多为鱼类自然苗种匮乏区域,采用传统技术投放生态礁体,很可能产生有礁无苗的死礁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人工生态礁体构建的实施方法,用于修复我国河流被破坏的天然生态礁体及其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流域底层鱼类生态礁体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流域底层鱼类生态礁体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生态礁体:提供浮环圈和多根棕绳,先在每根棕绳上固定多个扇贝或牡蛎壳后组成鱼类栖息单元,再将每个鱼类栖息单元的一端绑扎于所述浮环圈上并使所述鱼类栖息单元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使所述浮环圈与鱼类栖息单元组成生态礁子体;将生态礁子体首尾相连形成生态礁体;所述生态礁子体包括至少30个鱼类栖息单元;所述浮环圈由可降解塑料制成,形状为轮胎形;

步骤二、通过生态礁体定量采集生态苗种:在5-8月鱼类繁殖期,将生态礁体放置到有浮筏的采苗水域,用绳子将所述浮环圈固定在距离水面50cm的位置,当平均每个贝壳附着的鱼卵量达到10-20粒时完成鱼苗种的采集;

步骤三、浮置生态礁体促使苗种快速生长:将完成苗种采集的生态礁体转移到饵料丰富的水域,将生态礁体固定在浮筏或筏架上距离水面30-50cm处的位置;

步骤四、定时定点投放生态礁体:第二年春季当生态礁体的淡水鱼类孵化后,每个生态礁体重量约300-500kg,在繁殖季节前期先将所述鱼类栖息单元缠绕在对应的生态礁体浮环圈上以后,将生态礁体转移并投放至礁体构建水域,生态礁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形成生态型生态礁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市水务局;毕节市水利工程管理处,未经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市水务局;毕节市水利工程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8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