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2533.6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孙肖武;耿秉政;竹鹏翔;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13 | 分类号: | G05D11/13;G01F23/00;C08F283/06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羧酸 外加 加工 工艺 | ||
1.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异丁烯基聚乙二醇醚溶于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双氧水,搅匀后形成溶液A,将巯基丙酸、抗坏血酸和丙烯酸依次溶于水中,形成溶液B;
S2:将溶液A倒入搅拌器内,将溶液B倒入滴加容器内,通过滴加容器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内,通过滴加容器内的3-6个检测探头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
S3: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当检测探头传输的数据不同时,控制器控制搅拌机构启动,对溶液B进行搅动,避免沉淀;
S4:搅动1-5min后,重新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数据相同时,搅拌机构停止;
S5:通过计时器对溶液B的滴加时长进行计时,滴加完成后,搅拌1-2h,使溶液充分混合,即可制得聚羧酸外加剂;
所述S2中,滴加容器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滴加容器内的溶液进行检测;
所述S2中,将溶液A倒入搅拌器内,将溶液B倒入滴加容器内,通过滴加容器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内,通过滴加容器内的4个检测探头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
所述S2中,在搅拌器的底部设置6-10个浓度检测探头,通过浓度检测探头对搅拌器内的溶液各个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将各个位置检测的浓度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若数据相差在预设范围内,则可以无视,若数据相差超过预设范围,则获取出现异常数据的位置,并将获取的位置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数据控制调整机构运行,调整机构驱动搅拌器移动到数据异常位置,并进行搅拌,直到检测的各点浓度数据在预设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报警器,当液位传感器传输的值到达临界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用于警示工作人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滴加容器的底部设有滴加头,滴加头上滑动安装有阀片,通过调节阀片的位置改变滴加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内设有两个搅拌轴,两个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两个搅拌轴同时转动对溶液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搅动2min后,重新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数据相同时,搅拌机构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通过计时器对溶液B的滴加时长进行计时,滴加完成后,搅拌1.5h,使溶液充分混合,即可制得聚羧酸外加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由水平调整机构和竖直调整机构组成,通过水平调整机构对搅拌器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通过竖直调整机构对搅拌器的高度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25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