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2533.6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孙肖武;耿秉政;竹鹏翔;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13 | 分类号: | G05D11/13;G01F23/00;C08F283/06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羧酸 外加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聚羧酸外加剂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针对现有的聚羧酸外加剂的合成方法在对溶液B进行添加时,由于添加时间过长,溶液溶液发生沉淀,影响滴加效果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异丁烯基聚乙二醇醚溶于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双氧水,搅匀后形成溶液A,将巯基丙酸、抗坏血酸和丙烯酸依次溶于水中,形成溶液B;S2:将溶液A倒入搅拌器内,将溶液B倒入滴加容器内,通过滴加容器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内,通过滴加容器内的3‑6个检测探头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本发明可以对溶液进行搅动,避免沉淀,同时可以避免造成电能的浪费,加工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羧酸外加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聚羧酸外加剂即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对于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分子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分子中主链基团、侧链密度以及侧链长度等,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原位聚合接枝法、先聚合后功能化法和单体直接共聚法,1、原位聚合接枝法:以聚醚作为不饱和单体聚合反应的介质,使主链聚合以及侧链的引入同时进行,工艺简单,而且所合成的减水剂分子质量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这种方法涉及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导致接枝率比较低,已经逐渐被淘汰;2、先聚合后功能化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先合成减水剂主链,再以其他方法将侧链引入进行功能化,此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减水剂分子结构不灵活且单体问相容性不好,使得这种方法的使用得到了较大的限制;3、单体直接共聚法:这种方法是先制备出活性大单体,然后在水溶液中将小单体和大单体在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共聚反应。随着大单体的合成工艺日益成熟且种类越来越多,这种合成方法已经是现阶段聚羚酸减水剂合成的最常用方法。
经检索,公开号:CN105732910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异丁烯基聚乙二醇醚溶于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双氧水,搅匀后形成溶液A;将巯基丙酸、抗坏血酸和丙烯酸依次溶于水中,形成溶液B;将预设数量的一部分溶液B匀速滴加入溶液A中,滴加时长为第一时长,得到预聚体半成品;等待预设时间之后,将剩余的溶液B匀速滴加入所述预聚体半成品中,滴加时长为第二时长;滴加完后再继续搅拌2小时,得到聚羧酸外加剂。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所合成的聚羧酸外加剂的性能。
上述的聚羧酸外加剂的合成方法在对溶液B进行添加时,由于添加时间过长,溶液溶液发生沉淀,影响滴加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聚羧酸外加剂的合成方法在对溶液B进行添加时,由于添加时间过长,溶液溶液发生沉淀,影响滴加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羧酸外加剂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异丁烯基聚乙二醇醚溶于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双氧水,搅匀后形成溶液A,将巯基丙酸、抗坏血酸和丙烯酸依次溶于水中,形成溶液B;
S2:将溶液A倒入搅拌器内,将溶液B倒入滴加容器内,通过滴加容器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内,通过滴加容器内的3-6个检测探头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
S3: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当检测探头传输的数据不同时,控制器控制搅拌机构启动,对溶液B进行搅动,避免沉淀;
S4:搅动1-5min后,重新对溶液B各位置的浓度进行检测,数据相同时,搅拌机构停止;
S5:通过计时器对溶液B的滴加时长进行计时,滴加完成后,搅拌1-2h,使溶液充分混合,即可制得聚羧酸外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2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