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空气炸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2961.9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严国豪;朱胜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47J37/10;A47J37/12;A47J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郭迎侠 |
地址: | 5283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空气 炸锅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其包括:下锅体,其内设有下热辐射发热组件;上锅体,其内设有热风对流组件,上锅体能够与下锅体盖合或分离,上锅体与下锅体盖合时能够形成空气炸腔,下热辐射发热组件与热风对流组件配合对空气炸腔内的食材进行空气炸;上锅体与下锅体分离时,上锅体能够避让开下锅体的上方,以使下锅体内形成开口朝上的烹饪腔;烹饪器具;其能够设于空气炸腔或烹饪腔内,用于容置待烹制的食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空气炸锅可以实现煎、炸、烤、焖、蒸等多种功能,一机多用,使用便捷、性价比高,降低厨房空间占用率,增加了烹饪食物的方式,满足各年龄层次用户的不种功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场上的多功能锅、辐射烤架、空气炸锅等功能相对单一,而且整机尺寸相对比较大,占用厨房空间,用户体验感降低;而且食谱不丰富,不能满足各年龄段的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
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60305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其包括外壳体、风机组件和隔离件,风机组件和隔离件均设置在外壳体内部,其中,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F风叶,隔离件和外壳体之间形成隔离腔体,电机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隔离腔体内。该空气炸锅应用了高速空气循环技术,通过使加热组件通电加热内部空气,然后通过电机带动下风叶在用于烹饪的工作腔体内部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全方位360度接触食材表面,实现食材的煎炸效果。该空气炸锅仅能用于空气炸,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机多用,使用便捷,增加食物烹饪方式种类的多功能空气炸锅。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其包括:
下锅体,其内设有下热辐射发热组件;
上锅体,其内设有热风对流组件,所述上锅体能够与所述下锅体盖合或分离,所述上锅体与所述下锅体盖合时能够形成空气炸腔,所述下热辐射发热组件与所述热风对流组件配合对所述空气炸腔内的食材进行空气炸;所述上锅体与所述下锅体分离时,所述上锅体能够避让开所述下锅体的上方,以使所述下锅体内形成开口朝上的烹饪腔;
烹饪器具;其能够设于所述空气炸腔和/或烹饪腔内,用于容置待烹制的食材。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空气炸锅的上锅体和下锅体可以分开加热,也可以同时加热,以能够实现煎、炸、烤、焖、蒸等多功能,一机多用,使用便捷、性价比高,降低厨房空间占用率,满足各年龄层次用户的需求,增加了烹饪食物的方式,几乎所有的烧烤类食物都可以用这台机器解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热辐射发热组件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底部;所述多功能空气炸锅还包括接渣盘,所述接渣盘设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下热辐射发热组件的下方。通过接渣盘盛接烹制过程中产生的食物碎渣、汤汁或油滴,防止碎渣或油汁等落到下锅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渣盘的盘面为热反射面,以将辐射到所述接渣盘上的热反射至所述烹饪腔内。该接渣盘同时具有接渣和热反射的功能,提高接渣盘的使用效率,在不额外增加零部件的基础上,提高了空气炸锅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锅体上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腔口,所述接渣盘包括盘体和设于所述盘体的外沿的封堵门体,所述封堵门体向下延伸以在向下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盘体的底面;所述盘体通过所述腔口能够置入于所述烹饪腔,并能够经由所述腔口移出所述烹饪腔;当所述盘体通过所述腔口置入于所述烹饪腔内时,所述封堵门体封堵所述腔口。接渣盘可以以抽拉的方式进出烹饪腔,使用方便。便于取出接渣盘,并倒掉其内的碎渣和残油,还可以对接渣盘进行更换或清洗。封堵门体用于封堵腔口,以避免热量的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2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