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3001.4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花 花蕾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有:S1.取材:采摘新鲜的黄花小花蕾,除去小花蕾表面的水份;S2.摊晾:将小花蕾摊晾在通风条件良好且无阳光直射的区域内,经过4‑8小时之后得到黄花茶原料。本发明中,原料在完成杀青之后会放置到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电极介质中,进行原料的电极诱导,以此破坏原料中用以催化黄酮类化合物反应的酶的活性,有效的制止原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降低了化合物的分解程度,从而经过后续加工程序而得到的黄花茶中的氨基酸与叶绿素等有机营养物得以大幅度保留,杀青还能最大限度分解黄花中含的秋水仙碱,从而提高了黄花茶的制备方法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花茶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花葶长短不一,花梗较短,花多朵,花被淡黄色、橘红色、黑紫色;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花果期5-9月,黄花菜小花蕾经处理加工后可形成黄花小花蕾茶。
目前,现有的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大多由摊放、杀青、做形、烘干、拣剔、复烘等工序,在完成黄花茶的杀青之后直接进行烘干成型,黄花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使得黄花茶中富含的氨基酸与叶绿素等有机营养物大部分被分解而无法保留,从而增加了黄花茶的制备方法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有:
S1.取材:采摘新鲜的黄花小花蕾,除去小花蕾表面的水份;
S2.摊晾:将小花蕾摊晾在通风条件良好且无阳光直射的区域内,经过4-8小时之后得到黄花茶原料;
S3.杀青:将黄花茶原料投放至杀青机中,调节杀青温度为130-200摄氏度;
S4.改性:将S3中获得的黄花茶原料放置到微波等离子体的处理装置中的电极介质上,功率为1kw,电流为1.2mA的操作条件下照射20-30秒;
S5.第一次烘干:将烘干机温度调节到60-70摄氏度,将完成S4操作后的黄花茶原料放置到烘干机中进行热风脱水,烘干时间为50-60分钟,烘干至黄花茶原料中的含水量为10-15%;
S6.第二次烘干:将经过S5中完成第一次烘干后的黄花茶原料直接放置到真空锅式烘干器中,在真空的环境下,采用氧化铝瓷作为压力传递介质进行烘干,温度控制为110-130摄氏度,烘干至黄花茶原料中的含水量达到3-7%;
S7.提香成型:将S6中的黄花茶原料置于50-90摄氏度的烘焙箱中,烘干2-3小时,即可得到成品黄花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S1中采摘的小花蕾中的花蒂长度保持在0-2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S1与S2之间设置有除杂步骤,用以去除小花蕾中掺杂的杂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S2中摊晾厚度为2-5cm,且每个1-1.5小时进行轻翻一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S3中杀青时间控制在4-10分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30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