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加密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3377.5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段思睿;余翔;庞育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传输 场景 加密 方法 | ||
1.一种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连接:发送方从任意信道发送初始化数据包建立连接;
S2: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所述数据发送包括数据分块和加密;所述数据分块包括:使用随机序列的对加密数据进行分块,根据信道质量的差异调整分块数据;
所述数据分块具体包括:假设待分组原始明文数据序列为Di(p),其中i为序列ID,p表示数据的字节位;序列Di(p)与初始化的本原多项式生成的序列m(q)进行分块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包括:若发送模式为0,则信道A和信道B流量分配相等,判断m(q)是否等于1,若是,则将分块字节分配给信道A;否则,分配给信道B;若发送模式为n,信道A和信道B发送比例为(2n2+3n+1):(n+1),判断m(q)是否等于1,若是,则将分块字节分配给信道A;否则,分配给信道B;每个序列开始分块操作不必将m序列偏移q置零,下一序列直接从q+1位开始继续操作,直到遍历完整个m序列后将q归零;
所述数据加密具体包括:分块后的数据后紧接另外一个信道的下一个传输序列即ID+1序列的密钥;后面为下一序列的信道指针,当实际传输物理信道数量大于两条时,通过该信道指针改变本逻辑信道需传输的下一序列采用的实际物理信道;若只有两条物理信道,则不用配置指针信息;数据组合完毕后,采用前序序列生成Kai和Kbi,分别对本次生成的数据A′i和B′i进行加密,然后在前面加上协议头,ID,实现本次序列的传输;
S3:传输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初始化数据包包括:
(1)协议头;
(2)ID:本次连接的传输分组的序列号,ID=0;
(3)本原多项式:生成本次传输使用的m序列的本原多项式的八进制系数;收发双方通过该本原多项式,生成m序列,用于数据分块和数据合并;
(4)Ka1、Kb1:即将从A信道发送的下一分组密钥为Ka1,从B信道发送的下一分组密钥为Kb1;
(5)发送模式:信道A和信道B的数据流量的比值;
(6)是否双层加密:传输数据字段标准是否使用双层加密传输,如果是,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个分组的原始数据需采用初始密钥K0加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发送模式流量分步比例包括:
发送模式为0,信道A流量:信道B流量=1:1;
发送模式为1,信道A流量:信道B流量=3:1;
发送模式为2,信道A流量:信道B流量=5:1;
发送模式为n,信道A流量:信道B流量=(2n2+3n+1):(n+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数据接收与数据发送流程互逆;接收端通过A,B信道接收到所有包含协议头数据,若使用双层加密,使用K0密钥对后续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每个信道的加密数据A′i和B′i,根据上一次接收到数据获取的密钥Kai和Kbi,对A′i和B′i进行解密,获得Ai和Bi明文数据;
随后根据m序列,对Ai和Bii数据进行合并,由于每次分块时m序列并非从0开始,因此需要记录前移序列合并完成后m序列的偏移q;
接收按照ID缓存接收数据,直到该ID数据解密完成且所有小于该ID的数据都解密完成,释放缓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传输结束的标志是:由发送方在任意信道发送结束字段,包括:协议头、ID和K′0,其中K′0表示下一次建立连接时,使用的初始加密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33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芯冷却结构、电主轴及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水型电力绝缘子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