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探测车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3843.X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6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叶琼;李建国;柯达;武星韬;杜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孙永申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探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探测车用控制系统,包括探测检测模块、硬件电路模块、算法设计模块、姿态变化模块、车速调节模块和辅助调节模块,所述测检测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算法设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算法设计模块与所述姿态变化模块相连接,所述硬件电路模块和所述算法设计模块均还与所述车速调节模块相连接,所述算法设计模块还与所述辅助调节模块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对路况进行智能识别,从而避开障碍物,实现无目的探索式行进,更加灵活,能够躲避突然的意外,适应更多地形与环境,重要信息及时交互采集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小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探测车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小车系统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为背景,涵盖了电子,计算机,机械,传感技术等多个学科。同时,当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于考古,探测,国防等众多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器人技术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高低,而智能小车是机器人的雏形,因此,对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制作将有助于推动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机器人设计制作竞赛作为创新教育的战略手段。全国电子竞赛与各省电子竞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方面的题目,全国各大高校也都重视该项目的研究。
在考古、探测等领域中,人类有时需要面对一些险恶的环境,为了完成任务人类必需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但这样十分麻烦,而且即使是有保护措施,也不能保证探测人员百分百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探测车用控制系统,实现无目的探索式行进,即使是人类不能进入的危险环境,智能车也可以轻松自主驶入,自动避开障碍物,便于让智能车以最快的安全速度进行转向,对智能车实时车速以及探测目标等重要信息进行上传及下载,从而进行交互采集,再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算法设计模块进行计算,从而使智能车系统更加稳定高速,进一步提升了智能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探测车用控制系统,包括探测检测模块、硬件电路模块、算法设计模块、姿态变化模块、车速调节模块和辅助调节模块,所述探测检测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算法设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算法设计模块与所述姿态变化模块相连接,所述硬件电路模块和所述算法设计模块均还与所述车速调节模块相连接,所述算法设计模块还与所述辅助调节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探测检测模块包括激光雷达传感器、红外探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和九轴姿态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红外探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和九轴姿态传感器均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内部的传感器接口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硬件电路模块包括传感器接口模块、编码器测速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感器接口模块包括激光雷达传感器接口、红外探测传感器接口、加速度传感器接口、摄像头传感器接口和九轴姿态传感器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红外探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和九轴姿态传感器各自对应分别与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接口、红外探测传感器接口、加速度传感器接口、摄像头传感器接口和九轴姿态传感器接口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感器接口模块GPS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均与所述算法设计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编码器测速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均与所述车速调节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调节模块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均与所述算法设计模块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3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