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4495.8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0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雄;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K5/357;C08K5/07;C08K5/132;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饰 用光 变色 tpu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的制备原料包括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N‑甲基螺嗯嗪、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扩链剂和催化剂。在本发明中,使用N‑甲基螺嗯嗪和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二者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材料的变色强度,增强变色材料的附着力,增强其在服饰等织物上的牢固度,耐光、耐紫外能力提高。本发明的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柔软手感好,日光下变色性好,沾水性达到III级,干摩和湿摩达到4级,皂洗耐洗牢度达到4‑5级,刷洗牢度达到IV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玻璃或装饰装潢用夹层、贴膜、胶目前应用越来越普遍,而节能环保以及审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色材料与上述材料的结合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和PVB结合制得的薄膜用于制作玻璃的夹层材料,可使玻璃具备透明性好、抗冲击强度大、节能、隔音、防紫外线等优点,同时由于具备自动调节光线的性能(日照强时变作有色玻璃,遮蔽阳光,减少紫外线,调节屋内光线和温度;没有日光照射时又变作无色玻璃),所以在节能、透明性、防紫外线等方面优势更加突出,加之其审美特性,更加人性化。
但目前文献报道的光致变色材料多采用金属离子等作为光敏剂,变色效果差、寿命短、稳定性难以保证,同时成本也较高;而且光致变色材料的抗老化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于长期暴晒等恶劣环境。并且这样的材料不适合用于服饰,对于接触人皮肤的服饰等织物上使用的材料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材料具有耐洗、耐光、耐紫外能力。
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能够开发出满足要求的用于服饰的光致变色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具有强的变色强度,变色材料在服饰上附着力强,具有很好的牢固度,耐光、耐紫外能力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所述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的制备原料包括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N-甲基螺嗯嗪、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扩链剂和催化剂。
在本发明中,使用N-甲基螺嗯嗪和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二者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材料的变色强度,增强变色材料的附着力,增强其在服饰等织物上的牢固度,耐光、耐紫外能力提高。
优选地,所述N-甲基螺嗯嗪、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的质量比为1:(3-10),例如1:3、1:4、1:5、1:6、1:7、1:8、1:9、1:10。在该质量比范围内,二者能够很好地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变色材料的变色强度以及材料的附着力。如果N-甲基螺嗯嗪的用量过多,则由于材料的空间位阻增强,使得材料柔性降低,影响其与主体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导致其光致变色材料的附着力下降,在服饰等织物上的牢固度降低,如果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太多,则会使得二者之间配合时,变色强度降低,变色性变差。
优选地,所述蒽酮类光致变色材料包括1,2-二氢-9-羟基蒽-1-酮和/或1,2-二氢-9-甲氧基蒽-1-酮。
优选地,所述服饰用光致变色TPU薄膜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异氰酸酯的用量可以为50重量份、53重量份、55重量份、57重量份、59重量份或60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50重量份、53重量份、55重量份、60重量份、65重量份、68重量份、70重量份、73重量份、75重量份或80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N-甲基螺嗯嗪的用量可以为1重量份、2重量份、3重量份、4重量份或5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4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