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停车场管理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5595.2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968 | 分类号: | G08G1/0968;G08G1/017;G07C9/00;G07B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智能停车场 管理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停车场管理平台,包括:停车场和管理平台,所述停车场内设置有若干个停车位,每个车位均有独立编号并存储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若干个所述停车位将停车场分隔为多个十字型道路,所述十字型道路的中心位置均贴有位置标识,所述停车场内还安装有若干个路由设备,使信号全覆盖;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检测模块、导航系统、数据库、电子地图、防盗报警模块和故障报修模块。本发明通过管理平台来对停车场内车辆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APP来确定自身位置,导航系统会自动将用户位置与车辆位置进行最优路径选择,用户根据最优路径可以快速的寻找到车辆,减少寻找车辆所浪费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车场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停车场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停车场管理的综合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车道管理设备搭建的一套对停车场车辆出入、场内车流引导、收取停车费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是专业车场管理公司必备的工具。它通过采集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场内位置,实现车辆出入和场内车辆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对信息管理平台的要求很高。
商场作为消费者娱乐休闲的地方,人流量往往都比较大,所以停车场对于商场来说着实重要。而且随着生活的发展,家庭用车的更为普及,商场里的停车场已经逐渐摆脱仅仅是配套设施这一定位,开始在商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各界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商场甚至开始通过免费停车的运营手段开始来增加客流量
目前,商场的停车场大多为地下停车场且面积较大,停靠车辆较多,在驾驶员到达地下停车场后往往会发生找不到车辆的问题,寻找车辆耗时较长,且车辆在停车场内损坏后不便于寻求外界的帮助。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停车场管理平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停车场管理平台,包括:停车场和管理平台,所述停车场内设置有若干个停车位,每个车位均有独立编号并存储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若干个所述停车位将停车场分隔为多个十字型道路,所述十字型道路的中心位置均贴有位置标识,所述停车场内还安装有若干个路由设备,使信号全覆盖;
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检测模块、导航系统、数据库、电子地图、防盗报警模块和故障报修模块,用户可通过智能设备开启APP应用软件来对管理平台进行访问,在使用APP应用软件时需要注册登录并进行实名验证,实名验证完成后可以进行车辆绑定,绑定后进行面部特征录入并存入数据库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面部识别装置和车牌检测装置,所述面部识别装置和车牌检测装置均安装在停车位的前端上方,用户在将车辆泊入停车位的时候通过面部识别装置来检测驾驶员的面部特征进行识别,同时通过车牌检测装置来对车牌进行检测并联合驾驶员面部特征和停车位的位置标识一并录入至数据库;
用户进入停车场取车时,通过APP进行面部识别,APP根据面部特征来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与其相匹配的停车位位置标识和车牌信息显示出来,通过观察位置标识来确认自身所在位置,并在APP应用软件中输入自身位置信息,APP应用软件根据电子地图并结合车辆所在位置为用户计划最优路径,用户根据最优路径可快速的查找车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用户停车完成后面部识别装置会对驾驶员进行面部识别,并与其车辆向匹配,在驾驶员重新回到驾驶位的时候,防盗报警模块启动,面部识别装置再次启动,对驾驶位的人员进行面部识别,并与泊车时驾驶员的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通过,匹配失败后向驾驶员手机APP账户中发送警示短信,驾驶员确认后则取消警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驾驶员发现APP发送的警示信息后确认为他人启动时,APP向管理平台发送限制车辆的信息请求,管理平台将车牌数据发送至闸机,闸机上的车牌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异常车辆时不会抬杆,直至管理人员或保安前去查看后确定是否放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5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刀闸型双电源开关
- 下一篇:文章推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