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8344.X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江东阳;江宇渊;高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太武(漳浦)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8L1/02;C08L5/08;C08J3/00;C04B20/10;C04B14/20;C04B20/06;C04B111/52;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超细矿粉1430~1500份、水泥170~210份、硅灰23~30份、聚丙烯短纤维13~18份、保温凝胶12~16份、改性蛭石粉30~36份、空心玻璃微珠25~38份、亚硝酸钠7~10份、三乙醇胺6~9份、发泡剂9~13份、稳泡剂4~7份、引气剂0.6~0.8份、减水剂3~8份和水220~2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凝胶的制备方法为:
Ⅰ、向蒸馏水和乙醇组成的混合组分中加入适量的硅酸四乙酯、纳米纤维素纤维及甲壳素纤维,混合搅拌60~80min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浓度为1.0~1.5mol/L的盐酸溶液将其pH调节至4.5~5.0,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20~24h,然后边搅拌边加入浓度为8~12%的氨水将其pH调制6.8~7. 8,再将所得的混合组分密闭并置于温度为40~55℃的烘箱内进行干燥凝胶,最后在室温下老化2~3d;
其中,硅酸四乙酯、乙醇和蒸馏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6~4.0:7.8~8.5,纳米纤维素纤维、甲壳素纤维及蒸馏水的质量比为3.5~4.2:1.8~2.3:100~120;
Ⅱ、将上述老化完毕的凝胶放入正己烷中浸泡40~48 h,浸泡过程中将正己烷更换三次,然后将湿凝胶中残留的水和乙醇置换出来,再将浓度为14.8~16.5%的三甲基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加入置换完毕的凝胶中,对其进行改性处理2 ~ 4d;最后把液体除去放入干燥器内干燥2d后再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所得即为保温凝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蛭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称量好的蛭石粉碎至合适粒径后转入高温膨胀炉内,在炉膛的膨胀温度为700~800℃的条件下对蛭石粉进行膨化处理4~7s ,然后通过空气压缩机将有机硅防水剂均匀地喷涂至膨化蛭石粉的表面,最后将喷涂后的膨胀蛭石粉在90~100℃下烘干3~4h,即得改性蛭石粉成品;
其中,所述有机硅防水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4.5~5.2%甲基硅酸钠、硫酸铝0.2~0.32%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选用质量分数为30~36%的双氧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泡剂选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硬脂酸钙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剂为松香树脂类引气剂或烷基芳烃磺酸类引气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三聚氰胺甲醛缩聚物或聚羧酸盐减水剂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重量份配比准确称取各原料,并分别将超细矿粉、水泥、硅灰、聚丙烯短纤维、保温凝胶、改性蛭石粉、空心玻璃微珠、亚硝酸钠、三乙醇胺和水加入到搅拌罐中,以100~180r/min的速率混合搅拌3~5min后,然后向搅拌釜中加入除发泡剂以外的剩余原料,再以200~300r/min的速率搅拌5~8min后,向搅拌罐中加入发泡剂并将其搅拌均匀后得混合浆料;
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浆料倒入模箱,静置发泡后,得泡沫混凝土胚体;然后将所得的泡沫混凝土胚体在加热仓中进行热养护;
S3、将步骤S2中热养护后的泡沫混凝土胚体置于常温下进行加湿养护,即得泡沫混凝土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太武(漳浦)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南太武(漳浦)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83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