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9147.X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万书;雷炜;姚麟昱;刘通;袁剑;倪杰;朱江;陈映奇;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21/08;E21B41/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设备 方法 | ||
1.一种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系统,
能与油套环空选择性连通的注剂管线,所述注剂管线能受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以确定注剂的时间以及注剂的量,
能与油管选择性连通的输气管线,所述输气管线受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以打开或者关闭,
能与油管选择性连通的泄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所述泄压管线上设置有燃烧器以使得可燃物经过燃烧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从井口到外方向上,所述注剂管线上依次设置有套管压力传感器、注剂电动阀、注剂流量计和注剂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能接受来自所述套管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注剂电动阀打开或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能监控所述注剂流量计的信号以在达到注剂量后控制所述注剂电动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剂管线上的所述套管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注剂电动阀之间设置有监测支线,在从井口到外方向上,所述监测支线具有监测电动阀和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监测电动阀打开或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能接受来自所述监测装置的油套环空的液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从井口到外方向上,所述泄压管线上依次设置有放喷电动阀、放喷流量计和燃烧器,在所述燃烧器的下端连通式设置储液罐,在所述储液罐的内腔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放喷电动阀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能接受所述放喷流量计的数据,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燃烧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能接受来自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器与所述放喷电动阀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接受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以调节所述放喷电动阀的开度,
和/或还包括用于测量油管内压力的油管压力传感器,所述油管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以将数据传送到所述控制系统。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进行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所述控制系统计算井筒的总积液量并与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二,当井筒的总积液量不低于阈值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注剂管线向油套环空内进行注剂操作,
步骤三,注剂完成后所述控制系统关闭所述输气管线,接着进行放喷操作,在放喷过程中,可燃物燃烧处理后排放,
步骤四,放喷结束后,所述控制系统打开输气管线进行生产,
步骤五,重复步骤一到步骤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井筒的总积液量为油套环空的积液量、油管内的积液量和油管鞋以下的积液量的和,其中,
通过监测支线监测油套环空的液面深度并通过公式(1)计算环空的积液量:
式中,Q1:环空的积液量,单位m3;d1:套管内径,单位m;D2:油管外径,单位m;H:油管下深,单位m;h1:环空液面深度,单位m,
通过套管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套管压力值计算套管管鞋处压力Pwf,迭代计算得出从油管鞋向上的液柱压力分布曲线A,同时,通过迭代计算得出从井口向下的油管内压力分布曲线B,将曲线A和曲线B的交点所对应的深度设定为油管内实际积液深度h2,并通过公式(2)计算油管内的积液量:
式中,Q2:油管内的积液量,单位:m3;d2:油管内径,单位:m;H:油管下深,单位:m;h2:通过曲线交点所确定的油管实际液面深度,单位: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1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