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9147.X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万书;雷炜;姚麟昱;刘通;袁剑;倪杰;朱江;陈映奇;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21/08;E21B41/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该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包括控制系统;能与油套环空选择性连通的注剂管线,所述注剂管线能受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以确定注剂的时间以及注剂的量;能与油管选择性连通的输气管线,所述输气管线受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以打开或者关闭;能与油管选择性连通的泄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所述泄压管线上设置有燃烧器以使得可燃物经过燃烧后放入大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尤其是适用于低气压井的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井开采进入中后期,井底积液严重影响气井生产甚至水淹停产,泡沫排液采气工艺是排除气井积液、维持气井稳产的主导工艺,在各类排液采气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
近年来,低压(一般指不大于5MPa)气井泡沫排液采气加注工艺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中国专利CN202560193U、CN203347764U、CN203097856U等所公开的。
上述的注剂方法虽然向自动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现有注剂方法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对于井口油压基本和输气压力持平的低压气井,地层能量不足,目前注入起泡剂后需要关井复压再人工强排,才能带出井内液体。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耽误生产时间。再例如,人工强排通过分离器后针阀调节放喷流量,将天然气和产出液混合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存在安全风险,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有,虽然实现了自动化注剂,但注剂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放喷持续时间等工艺参数均依靠经验,操作和控制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该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和方法能实现自动注剂、自动放喷排液等操作,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降低环境和安全风险、提高注剂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注剂与强排的复合排液设备,包括:
控制系统,
能与油套环空选择性连通的注剂管线,注剂管线能受控制系统的控制以确定注剂的时间以及注剂的量,
能与油管选择性连通的输气管线,输气管线受控制系统的控制以打开或者关闭,
能与油管选择性连通的泄压管线,泄压管线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泄压管线上设置有燃烧器以使得可燃物经过燃烧后排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井口到外方向上,注剂管线上依次设置有套管压力传感器、注剂电动阀、注剂流量计和注剂装置,其中,控制系统能接受来自套管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系统能控制注剂电动阀打开或关闭,控制系统能监控注剂流量计的信号以在达到注剂量后控制注剂电动阀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注剂管线上的套管压力传感器与注剂电动阀之间设置有监测支线,在从井口到外方向上,监测支线具有监测电动阀和监测装置,其中,控制系统能控制监测电动阀打开或关闭,控制系统能接受来自监测装置的油套环空的液位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井口到外方向上,泄压管线上依次设置有放喷电动阀、放喷流量计和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下端连通式设置储液罐,在储液罐的内腔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其中,控制系统能控制放喷电动阀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系统能接受放喷流量计的数据,控制系统能控制燃烧器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系统能接受来自液位传感器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燃烧器与放喷电动阀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根据接受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以调节放喷电动阀的开度,
和/或还包括用于测量油管内压力的油管压力传感器,油管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以将数据传送到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1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