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薄片零件热处理校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1149.2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4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肖宇宽;杨波;黄文强;黎刚;李店;章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0 | 分类号: | B21D1/00;B21D37/10;B21D37/12;B21D37/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肖云杰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薄片 零件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薄片零件热处理校形方法,包括弯形后的金属薄片零件,金属薄片零件具有平面的片状部分并在一侧面形成有凸起形状,在另一侧面形成有凹陷形状;将金属薄片零件置于热处理校形夹具内并形成为校形整体,金属薄片零件上的片状部分在热处理校形夹具内被约束呈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度的状态;将校形整体放入真空炉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取出金属薄片零件,片状部分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度。通过本方法夹持金属薄片零件,在保证片状部分在热处理校形夹具内被约束呈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度的状态下入炉进行热处理,出炉后,有平面度要求的片状部分的平面度可达到形位公差要求,本方法可提高金属薄片零件的生产合格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冲压、复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薄片零件热处理校形方法。
背景技术
在精密零件制造中,薄片形状零件一般情况由冲压模具工装完成,工艺包括落料、冲孔、弯形、切边等,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工艺需要增加校形、整形才能达到片状部分的平面度精度要求(一般精度在±0.10 mm以上),但是更高的精度要求就很难达到了。
悬片就是一种精密的金属薄片零件,其材料为铍青铜Qbe2.YB552-75、厚度t0.03mm,由冲压模具工装完成冲孔落料、弯曲成型,可参见图1,该金属薄片零件100包括左右两个对称的片状部分101,中间为成型的凸起形状102(凸筋),其中两片状部分101共面并有平面度控制在0.04 mm内的形位公差要求。由于原卷料的不平整(成型后片状部分为弧形)、零件的回弹,传统校形在批量生产中应用的合格率很低,难以达到要求的形面平面度。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热校形的技术方案,如:CN 207313654 U、CN 108526246A中都有所涉及,但还是不适于有较高平面度要求的金属弯形薄片零件使用,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结构、摸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薄片零件热处理校形方法,避免批量生产中,金属薄片零件的片状部分不能有效达到平面度要求的问题,取得提高生产合格率、提升生产效率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薄片零件热处理校形方法,包括弯形后的金属薄片零件,所述金属薄片零件具有平面的片状部分并在一侧面形成有凸起形状,在另一侧面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凹陷形状;将所述金属薄片零件置于热处理校形夹具内并形成为校形整体,金属薄片零件上的片状部分在热处理校形夹具内被约束呈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度的状态;将所述校形整体放入真空炉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取出金属薄片零件,金属薄片零件上的片状部分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度。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金属薄片零件的材料为铍青铜,厚度0.03毫米;所述热处理包括两次循环加热,首次加热至320℃,保温3小时后随炉冷却8小时,再次加热至310℃,保温3.5小时后随炉冷却8小时;开炉取出校形整体,空冷至常温后,打开热处理校形夹具取出金属薄片零件。
进一步地,所述热处理校形夹具包括下模、位于所述下模上方的上模以及可将所述上模和下模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的夹持单元,上模和下模上下相对的面为平面,上模和下模相对的两平面中的任一平面上加工有用于给所述凸起形状让位的凹槽;所述金属薄片零件置于热处理校形夹具内时,金属薄片零件上的凸起形状落入所述凹槽中,上模和下模相对的两平面紧贴金属薄片零件上的片状部分以使其被约束呈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度的状态;通过所述夹持单元将上模和下模连接为一体以形成为所述校形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热孔,所述下模上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热孔,上模上的导热孔与下模上的导热孔一一对应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开设于下模的上表面以在下模上表面上放置薄片零件时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凹陷形状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凹槽上下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1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线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儿科头部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