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2460.9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7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海岛;李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扭了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16 | 分类号: | H03K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曹瑞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国(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联锁 装置 驱动 控制 设备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所述驱动控制设备包括控制器和与多个机电联锁装置中的每个机电联锁装置一一对应的多个驱动电路,每个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出端,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到对应的机电联锁装置,以基于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机电联锁装置,采样模块,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采样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从采样模块的第一端与开关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引出第一检测节点,第一检测节点连接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根据所述驱动控制设备和方法,能够同时控制多个机电联锁装置安全开启而无需考虑驱动电流的大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联锁装置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机电联锁装置是一种在电器成套开关设备系统中被大量使用的联锁装置,基本原理是通过带电线圈产生磁场吸合部件,带动其他机械结构实现闭锁。由于其具有监控信号反馈输出、防外界破坏、无噪音及具有消防与防盗特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本申请提出之前,现有的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控制方式是采用达林顿管驱动器驱动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电路,但是这种电路无法同时驱动多个机电联锁装置。例如,在达林顿晶体管为ULN2803型号时,驱动每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电流需要400毫安左右,由于ULN2803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器的总拉入电流上限是500毫安,因此,虽然ULN2803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器接入了多个机电联锁装置,但是ULN2803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器每次只能驱动一个机电联锁装置而无法同时驱动所有的机电联锁装置,这种方式导致在业务量饱和时,驱动机电联锁装置的效率将会降低。如果ULN2803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器强行同时驱动多个机电联锁装置,极有可能造成电路被烧毁。
此外,在采用达林顿管驱动器驱动多个机电联锁装置时,基于该电路的局限性(例如,采用达林顿管驱动器驱动多个机电联锁装置是将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线路封装在一个芯片中),无法及时了解机电联锁装置的工作状态,给机电联锁装置的使用安全埋下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能够同时控制多个机电联锁装置安全开启而无需考虑驱动电流的大小,并且能够在机电联锁装置的工作电流异常时,及时锁定故障的机电联锁装置,避免了反复开启故障的机电联锁装置,从而保护电路,减少损失。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个机电联锁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所述驱动控制设备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多个机电联锁装置中的每个机电联锁装置一一对应的多个驱动电路,每个机电联锁装置连接到相应的直流电源的正极,每个驱动电路包括: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到对应的机电联锁装置,以基于所述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机电联锁装置,
采样模块,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从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引出第一检测节点,所述第一检测节点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检测节点处的采样电压确定所述机电联锁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驱动电路还包括分压模块,
其中,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机电联锁装置,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从所述分压模块引出第二检测节点,所述第二检测节点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二检测节点处的分压电压确定所述机电联锁装置的接入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一个开关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扭了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扭了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24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