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联动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3137.3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蔡旭倩;方道快;徐杰;郭君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图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8G1/01;G08G1/0968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义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5 | 代理人: | 陈继算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公交 轨道交通 联动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联动方法及其系统,包括路障分析模块、路线规划模块以及避障处理模块;所述路障分析模块用于对公共交通的行驶路线进行路障分析;所述路线规划模块结合模拟运行单元用于对公共交通的行驶路线进行重新规划,并将重新规划的行驶路线发送至避障处理模块;所述避障处理模块接收路线规划模块发送的重新规划的行驶路线,避障处理模块依据重新规划后的行驶路线进行避障处理,本发明能够提前对行驶道路情况进行路障分析,从而进行避障处理和规划行驶路线,不仅提升了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也增加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提高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交通联通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联动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是商品交换的先决条件。随着交通的改善,人类的物质生产逐步从自给自足的方式,过渡到分工交换的方式。物质产品的分工交换,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之一。
公共交通在日常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交通事故、交通管制等情况,不仅导致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变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降低了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很大程度归咎于公共交通系统无法提前对行驶路线的道路情况进行分析,缺乏运营协调性和联动便捷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联动方法及其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联动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公共交通行驶过程中遇到交通事故、交通管制等情况,不仅导致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变差,也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降低了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很大程度归咎于公共交通系统无法提前对行驶路线的道路情况进行分析,缺乏良好的运营协调性和联动便捷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联动系统,包括路障分析模块、协调避障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注册登录模块、路线规划模块、避障处理模块以及提醒模块;
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驾驶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提交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登录,并将个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公共交通的数据;所述协调避障模块用于公共交通遇障后进行协调避障;所述路障分析模块用于对公共交通的行驶路线进行路障分析;
所述路线规划模块结合模拟运行单元用于对公共交通的行驶路线进行重新规划,并将重新规划的行驶路线发送至避障处理模块,所述模拟运行单元用于公共交通的行驶路线进行模拟运行;
所述避障处理模块接收路线规划模块发送的重新规划的行驶路线,避障处理模块依据重新规划后的行驶路线进行避障处理;所述提醒模块用于对需要避障的公共交通进行提醒。
进一步地,所述路障分析模块的分析过程具体如下:
S1:获取服务器中拍摄上传的预定行驶路线上的路障设备图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预定行驶路线上的路障信息;
S2:以公共交通所处实时位置为中心,设定一个半径为R的预设查询范围进行扫描查询,当公共交通与路障设备的距离达到预设查询范围且查询到路障设备存在时,则将路障设备相应的路障信息发送至路障分析模块;
S3:获取预定行驶路线的道路宽度,并以预定行驶路线的中心线为原点建立二维坐标系;
S4:获取路障设备在预定行驶路线上的所处位置;获取路障设备的宽度,计算得到预定行驶路线的剩余通过宽度Ky;
S5:获取公共交通工具的车宽,并将车宽标记为K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图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图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31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