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6089.3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麻晗;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6;C22C38/50;C22C38/42;C22C38/54;D07B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62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绞线 钢绞线用盘条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依序进行的铁水预脱硫、钢水冶炼、钢水精炼、连铸、高线轧制、控温冷却和集卷的工序制备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90~0.95%,Si 0.20~0.40%,Mn 0.70~0.85%,Cr 0.25~0.35%,V 0.04~0.08%,Al 0.01~0.03%,Ti≤0.05%,B≤0.0020%,Cu≤0.10%,Ni≤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所述连铸工序中,中间包过热度为15~25℃,连铸过程增氮量≤0.0002%;
所述控温冷却工序中,吐丝温度为850~880℃,珠光体相变前的平均冷速≥8.5℃/s,珠光体相变至集卷的平均冷速为0.7~0.9℃/s;
所述集卷工序中,集卷温度为550~5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工序中,所述连铸坯的横截面偏析处最高碳含量≤1.02%,最大偏析比≤1.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工序中,拉速为2.70m/min,结晶器采用电磁搅拌,搅拌电流为500A,频率为4.0Hz,连铸采用四辊轻压下,四辊的压下量分别为1.0mm、3.0mm、2.0mm和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工序中,采用斯太尔摩控制冷却工艺,入口段的辊道速度为0.90m/s,风冷线1~8#风机风量为100%,9~12#风机风量为10~80%,其余风机关闭。
5.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制备而成,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90~0.95%,Si 0.20~0.40%,Mn 0.70~0.85%,Cr 0.25~0.35%,V 0.04~0.08%,Al 0.01~0.03%,Ti≤0.05%,B≤0.0020%,Cu≤0.10%,Ni≤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90~0.95%,Si 0.20~0.40%,Mn 0.70~0.85%,Cr 0.25~0.35%,V 0.04~0.08%,Al 0.01~0.03%,Ti 0.002~0.05%,B 0.0002~0.0020%,Cu 0.01~0.10%,Ni 0.01~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其特征在于,其直径为16mm,抗拉强度为1320~1380MPa,断面收缩率≥28%,断后伸长率≥10%。
8.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其特征在于,采用由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为母材制备而成,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制备方法包括:
拉拔:将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拉拔成中心钢丝和表层钢丝;
捻股:将六根所述表层钢丝围绕一根所述中心钢丝绞合成股,制得1×7结构的预应力钢绞线;
稳定化处理: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预加张力,并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其特征在于,其直径为21.5~24.2mm,抗拉强度≥186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其特征在于,其直径为21.5~22.0mm,抗拉强度≥196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60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